大家知道吗?其实写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今天分享的其实是关于写作、写书的观点,而不是写作文的观点,这两者之间有些区别。这个区别在哪里?写作文时,我们有目的,要参加考试或者比赛,要得到别人的承认,或者说希望得到比较好的分数。这是我们对作文的预设目标。但写作是什么?当我们写作的时候,并没有这些设定的目标。我们并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承认,或者说希望得到一个好的回报才会去写作,这只是自然附带的结果。你写作的时候,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写作是个体化的表达。你却要付出时间来夯实你的基本功,积累文字量和技巧,积累对文学的理解力。学习需要精进以及付出努力。
那些文字并不是你,而是贯穿过你全身的某个伟大时刻。”要这样去看待你的文字。谢谢大家。
第一条,写作的时候,不要害怕自己心中的黑暗与情感。当我们写作时,心中会有顾虑,想别人会怎么看待我们,觉得当自己太过真实、坦率的时候,他人会知道自己心里那些黑暗或者矛盾的东西,觉得也许会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因此只想表达美好的一面,似乎一切都是好的,都是漂亮的。事实上不是这样,只有呈现出黑暗,呈现出情感,你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才会引起别人的共鸣。我们往往对黑暗有误解。其实在黑暗中包含光明,它们是一体而不是分隔的。这种一体的“感觉”,在当我们经历过更多事情,更具理解力以后,会更有体会的。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对和错,美和丑,黑和白,它们是互相依存的。要勇敢,愿意面对自己。
第二条,要写自己最直观、最直接的想法。当你想到什么,就写下来,抛除杂念。不要去想:“我写得好不好,这样写对不对,别人会不会觉得很完美。”当你写作时,不要去想这些。脑袋里闪过什么,就写下来,然后再去修改。这里会有属于你自己的观点,是你的价值观,它独特而珍贵,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第三条,要体会自己,体会他人,体会万物,也要爱自己,爱他人,爱万物。去想“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需求?我的爱好是什么?”自己的疑问、自己内心强烈的渴望,都需要自己去体会;除了体会自己,还要去体会别人,学会理解他人内心的痛苦和渴望;同时还要体会万物。万物是我们周围所有有生命或没有生命的存在体。事实上,当你真正对手上的一本书、一页纸,或一支笔产生尊敬的时候,你写作的感觉也会不一样。当你真正地生起尊敬的心,面对一页纸,内心也会非常慎重。
第四条,不要对写作有期待,但要严格地训练自己。如果我们写作的目的过于功利,写作就会变成苦恼,或者说是不愉悦的、焦灼的来源。有理想是好事,但不要有迫切的期待的心,或者想法设法快速实现自己的志向。我觉得最好是顺其自然。观察自己的种子,培养它,让它慢慢长起来。没有过高期望,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不用努力了呢?当然不是。我们需要训练。没有训练,我们没有办法达到任何一个好的结果。任何看起来好的结果,都是来自“苦行”。“苦行”是辛苦的行动。写作需要“苦行”。
第五条,写作是一门生命修炼的艺术。开阔视野,看到很远、很高,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目前的、当下的,或者说仅仅能看到、能听到的这些事物上。很多事物的存在超过我们的想象。而不可见的、不可想象的事物存在,这全都属于写作的范畴。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从小处着手。从个体化的表达来展现这个广阔的视野,最后在自己的心里,要能看得到山河大地,看得到众生。众生是所有的人。这也是写作的一个境界。
第六条,把写作看成一件神圣的事。写作是一个传承。对中国人来说,我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多阅读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有极高价值。尽量避免去阅读一些流行的、肤浅的或者看起来很热闹的东西,它们不值得你浪费时间。要把你的精力、时间用在一些更优秀的事物上。去阅读古典文学,因为在古典文学里有我们写作的传承。如果你立志要写作,应该把我们中国写作文化的古老传承延续下来,明白古人对待写作的心态的情怀。此外,我们还有一个全世界的传承。全世界的人都在写作,不光是中国,还有日本、欧洲、印度其他各个地方,各个国家、地区,他们都有非常独特的文明,也有写作的传承,这都是需要大家以后去了解和学习的。你只有了解得越多,看得越多,明白得越多,才会明白我说的这最后一条。写作不仅仅是为了出名,或换取更多人的喜爱与尊重。这些是其次的,是附带的结果。你首要的发心,是把写作当成一件神圣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