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笔下的元宵节

作者: 南渡_北归 | 来源:发表于2023-02-03 00:05 被阅读0次

马上快到腊月十五元宵节了,今天分享一下老舍在《骆驼祥子》里的对于元宵节的描写。


闲到元宵节,祥子没法再忍下去了。

虎妞很高兴。她张罗着煮元宵,包饺子,白天逛庙,晚上逛灯。她不许祥子有任何主张,可是老不缺着他的嘴,变法儿给他买些作些新鲜的东西吃。

大杂院里有七八户人家,多数的都住着一间房;一间房里有的住着老少七八口。这些人有的拉车,有的作小买卖,有的当巡警,有的当仆人。各人有各人的事,谁也没个空闲,连小孩子们也都提着小筐,早晨去打粥,下午去拾煤核。只有那顶小的孩子才把屁股冻得通红的在院里玩耍或打架。

炉灰尘土脏水就都倒在院中,没人顾得去打扫,院子当中间儿冻满了冰,大孩子拾煤核回来拿这当作冰场,嚷闹着打冰出溜玩。

那些妇人们,既得顾着老的,又得顾着小的,还得敷衍年轻挣钱的男人。她们怀着孕也得照常操作,只吃着窝窝头与白薯粥;不,不但要照常工作,还得去打粥,兜揽些活计——幸而老少都吃饱了躺下,她们得抱着个小煤油灯给人家洗,作,缝缝补补。

老舍对于老北京人住的大杂院里的描写,可谓真实得就像我们亲临其境。

从小就是生活在老北京的老舍,想必对于老北京的这样的大杂院已经是了如指掌了,因此老舍描写出来情景就显得如此的朴实和真实。

到正月十五,虎妞高兴起来,她就张罗着煮元宵,包饺子,白天逛庙,晚上逛灯。

煮元宵,包饺子,白天逛庙,晚上逛灯,这些今天北京人依然保持的元宵节的习俗,在老舍的笔下早已经是给我们读者呈现出来了 。

成年人是按照过正月十五的习俗去做事,那么小孩子呢?

正月十五,老北京的穷苦人家的小孩子们又是怎么过的呢?

连小孩子们也都提着小筐,早晨去打粥,下午去拾煤核。只有那顶小的孩子才把屁股冻得通红的在院里玩耍或打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穷苦人家的小孩子们也不能休闲,放假,更不像今天的小孩子们每人手里拿个通红通红的灯笼,在夜幕下去痛痛快快地玩耍。他们要去打粥,他们要去拾煤核。苦啊!

说完虎妞,说完小孩子们,那些躺在家里不会动的老人就更惨了。

顶苦的是那些老人与妇女。老人们无衣无食,躺在冰凉的炕上,干等着年轻的挣来一点钱,好喝碗粥,年轻卖力气的也许挣得来钱,也许空手回来,回来还要发脾气,找着缝儿吵嘴。老人们空着肚子得拿眼泪当作水,咽到肚中去。

这样的老人真是太命苦了。

老舍描写这些20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北京底层人民过元宵节,真实,朴实,自然,详尽,好似一个老北京人在唠家常,又让读者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和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让我们从中了解到老北京人过元宵的习俗。

相关文章

  • 老舍笔下的元宵节

    马上快到腊月十五元宵节了,今天分享一下老舍在《骆驼祥子》里的对于元宵节的描写。 闲到元宵节,祥子没法再忍下去了。 ...

  • 老舍笔下的济南

  • 老舍笔下的“眼睛”

    我看的老舍的书不算多,但是在我看过的他的书里,我发现老舍先生若要刻画一个人的特别之处,总会着重刻画她(他)的眼睛。...

  • 爱上一座城

    老舍先生笔下冬天的济南是没有风声的,是暖晌的,更是可爱的。在老舍先生笔下,济南就是一副泼墨画,宁静而温暖,令...

  • “愿力”与“源动力”(生活感悟)

    家里养了一只猫,闲暇时曾认真把我家的猫儿跟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做了对比,结果发现,我家的猫实在比老舍先生笔下的猫...

  • 老舍先生笔下的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

  • 老舍笔下的"眼睛"

    我看的老舍的书不算多,但是在我看过的他的书里,我发现老舍先生若要刻画一个人的特别之处,总会着重刻画她(他)的眼睛。...

  • 老舍笔下的经典语录

    1.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 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老舍 2.才华是刀刃,辛苦是...

  • 大兴中学102班优秀作品展——景物描写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朱自清笔下的春之美,老舍笔下的冬之美,刘湛秋笔下的雨之美。在学习完《春》以后,...

  • 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老舍《母鸡》中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触动。看着老舍笔下那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舍笔下的元宵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mz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