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有感

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有感

作者: 伊豆麻麻 | 来源:发表于2018-12-29 12:01 被阅读0次

         

          昨儿听了第二课堂在万汇幼儿园举办的大型公益讲座《芬兰家庭教育与幸福力》,主讲人是李栋博士,网上搜了下,李栋是芬兰管理学博士,也是国内基础教育设计的课程专家。他的讲座全是干货,全是落地的实操性方法。昨天下午的讲座主要介绍芬兰教育和把芬兰的教育理念引入到万汇国际学校。讲座现场比较嘈杂,时间也有限,回家后就打算好好读读活动方赠送给每一位家长的《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这本书。如果不听讲座,刚看到这个书名肯定会有焦虑感。细细读完这本书,不得不承认芬兰教育在世界舞台上的确是一枝独秀,但它的好,与竞争无关。但这个博眼球的书名并不妨碍它值得一读。

          结合讲座上和书上的内容,我还是想给没能前来的家长朋友们做做分享。芬兰教育,一心想的,是尽力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人生最适当的位置。芬兰很重视人性的方法与模式,希望能先启动孩子们学习上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学期与科目的了解。例如:中国小朋友学游泳,一堂课下来可能就是让大家在池边双腿打直踢得要命,或是双臂滑啊滑的练习,偶尔带着救生圈漂啊漂的。但在芬兰,基础游泳班让孩子和成年人都一样地在开朗、轻松的情境下,先“玩水”,而不是马上学“游泳”。不是一直强调要学什么自由式、蛙式的“标准”动作,而是先让大家在水波中浮沉自如、快乐逐浪,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自行换气、轻松游泳的乐趣!当他们在渐进式多元化的教学中放宽眼界,看到事物与学科的大致面貌,点燃了他们持续学习下去的兴趣,老师们再将需要专研的细节知识和标准动作一一循序深入教学。

          芬兰上课时数也少,考试也少。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追求快乐又有效率的生活与学习方式。芬兰中小学生的上课时数,是全世界最少的。小学一二年级每天上课不超过5节(每节课45分钟),每周19节课,三四年级每周23节课,五六年级每周24节课,七到九年级每周30节课,全年有190个上学日,从来没有必要留校到晚上七八点,更没有要去上各种兴趣班的现象。芬兰的孩子在15岁之前没有大考,即使是课堂小测试,发考卷也是学生个人和老师之间的事。老师会将考卷翻面,不喊出分数,一个个发给学生。芬兰也没有小升初,初中毕业时,孩子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上职业学校还是高中。即便在大学阶段,教授也会采用匿名的方式来公布成绩。但最不“应试”的芬兰,在PISA考试(国际学生评量考试)成绩上多年全球第一。

          但这仅仅是学生们学习时间,而不是老师的工作时间。老师会花大量时间精力来备课,甚至是多个年级、多个学科联合备课,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知识体系。例如:家政课教孩子做家务洗衣服,首先按照材质分类洗涤,不仅有手洗衣服的要领还有洗衣机如何操作的步骤,还要了解水温、硬度、洗衣液的成分对衣服清洁的帮助。洗完后衣物是烘干还是晒干?熨烫还是叠压?涉及到物理、化学、工艺学。在家政课的教室,除了冰箱、洗衣机、烤箱、煤气灶,还有各种菜刀、菜板、调味料。教学设备和器材一点都不含糊,一应俱全。例如:在芬兰的体育课上,从小学三四年纪开始,孩子会学习使用地图和指南针。他们需要在树林区域,辨识方向,寻觅路径,找到走回学校的路。

          在芬兰当老师的门槛很高,考核十分严格,老师们非常受人尊重。20世纪70年代起,就要求全国范围内所有小学及以上的教师,都必须具有硕士学历。所有师范教育全部由研究型大学提供,教师都需要接受至少五年的教育理念学习、教学法学习和教学实践。老师这个职业在芬兰人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政府官员、医生、牧师等。老师们所想的都是如何善待学生,怎样教导才对学生最有益处,从来不是为了要让学生或自己的教学成果拿第一,他们压根没想过要“争第一”、“抢第一”。因为教育体制对老师们没有任何的评比、考核。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尽其所能地去教导所知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如此单纯而已。

          其实总结下芬兰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机会均等、老师自主、学生为中心、实践中极具生活价值的学习。其实质就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现在西方国家盛行的精英教育简单概括,就是把80%的社会和教育资源,分给已经很优秀的20%的学生,而剩下的80%的非资优生,分得剩下20%教育资源。作为一个中国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走一条精英式的道路,考上一所以培养精英为特色的大学,从事极为体面的代表精英的职业。我们都想让孩子当“学霸”,而不想让孩子当“学渣”。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带着父母长辈对他的万千期待。把目光转向芬兰,这种被许多主流国家笃信的精英教育,丝毫没有影响到芬兰。当然这个也跟芬兰的国情、人口及地域有很大的关系。芬兰看到的不是那一小部分精英,而是那更宝贵的值得关注的大多数。芬兰教育极为均衡,政府将社会和教育资源倾注于广大学生,而非少数的资优生。

          读完芬兰教育这本书,不禁感叹,尽管芬兰式的教育很好,但在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很难实现,因为芬兰最大的优势在于人少、钱多,我们中国人比不了。没错,芬兰式的基础教育,的确很霸气。芬兰的孩子,从出生起,就能收到政府赠送的大礼包。孩子出生不久,就能收到政府赠送的童书,还有一笔儿童福利金,专门用于在书店、美术馆等文化教育机构。对于三年一次的PISA(国际学生评量计划)考试,芬兰人把它比作是量血压,是偶尔检查一下的例行检查。这种不疾不徐、不争不抢、不以“赢”为目标的教育,事实上追求的是事物良性的本质。在芬兰,孩子不需要和别人比较。在孩子的心里,不会住着一个可怕的“别人家的孩子”。任何一个孩子,不会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不会被当成拖累全班成绩的害群之马,更没有人会放弃他们。因为无需每时每刻与他人做比较,孩子可以安心地做自己,成为自己。去探索自己的潜力所在,去发现生命的价值。

          但芬兰,真像是面镜子,她总能映照出求快、求量、求先、求赢的另一种反向思维。中国教育制度的强压下现代父母是焦虑的,担心孩子学得不够多,担心孩子跟不上成长曲线,更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点、输掉人生……在中国的国情下,很难做到不关注成绩单,毕竟成绩跟教育资源挂钩。但芬兰教育却可以给我们以启示:1. 重视基础教育,让孩子得到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千万别被成绩单牵着跑,别忘了更重要的东西是让孩子做好自己,拥有自己的幸福人生;

    2. 不管“快乐教育”还是“苦逼教育”,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不管哪种教育,绝对不意味撒手不管。

    3.人生究竟该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还是一场只在乎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人生不是赢在起跑线的百米赛,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 比起跑线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终身学习、善于思考总结的能力和习惯。

    (部分节选于《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pu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