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总所周知,时间是对人最公平的东西,在总量上,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它也是最不公平,因为,有的人1分钟能挣几千、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几千万,而有的人1分钟连1元也挣不到。有的人1分钟能做很多事情,做很多决定,而有的人1小时也做不了一件事。
现在,我很庆幸自己处于这个位置---中间层,虽然一直被称为“夹心饼干”,但是可以清楚地知道、看清下面人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效率,也可以大概知道上面人的视野及效率,比如有件事我5分钟就做完了,但是下面的人做了1天也没做完(真心不知道是效率低还是故意拖拉);有的事,我要做1天,而上面的人只做几个小时,这就是差距。
一方面有可能是掌握程度及熟练程度,做事方法、认知层面等等的问题,但另外一方面,也跟个人的经历、知识掌握相关。就像为什么第一季的刘润5商,我耳目一新,觉得精彩连连,对于我很多都是新知识,但第2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也许,与自己不断地知识升级、认知升级有关,也许,是第一季将精彩的都讲完了,没有什么可讲的了。有用的知识就那么多(虽然每天也在增加,但是大的创新却不太多了),类似的平台,针对相同的用户群,选择的知识肯定会有所重复。就比如混沌的年度思维大课,某些观点真心已经在别的平台听到过了,所以,觉得有些无聊、鸡肋。
一杯咖啡,一本书知识就在那里,
你学或不学,
看或不看,
它都在那里;
学了,会裂变,
你脑中一份,那里一份;
不学,它还在那里,
你脑中空空,那里还是一份。
每个人视野不同,提出的见解不同,说话思考的方式自然也不同。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CEO让我们部门出一份报告,当我从“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的角度进行书写分析时,团队中的人,有的人认为很深刻,有层次,有内涵;有的人,在偷偷地笑,好像你是个异类。混沌年度思维大课前播放了很多班长的话,到今天,我都忘记了,但是有一名班长说的一句话,我现在还没忘记,她说,思维不被认同,周围的人认为你是病人,只有来到混大,你才会高兴,因为这里有一堆病友。(大概的含义,具体的言语,记不清了)我没忘记,是因为我有相同的体会,有认同感。
因为人的认知层次不同,如果你们交流的时候,不在同一个层次,不用同一种语言、同一个语境、同一个定义,鸡同鸭讲就会成为必然。所以,如果,你与上级交流,要用他能接受的语言及方式,让他对你产生好感;如果,你给下级布置任务,要知道他的认知水平,下降到他的水平去告诉他,这样,沟通才能顺畅,才不会有鸡同鸭讲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