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媒体所经历过的节点

媒体所经历过的节点

作者: RedDogLoop | 来源:发表于2013-12-11 00:06 被阅读96次

    (2006-08-10 23:55:54)

    自从有了人,媒体就产生了,首先的媒介就是人自身。

    口耳相传的媒介通道相对于人类的现实需求或八卦欲望来说实在是太过于单线和太过于缓慢了。


    于是,文字就诞生了,虽然依附在手抄和铭文、刀刻、竹简、皮帛之上的表达方式要比“说话”贵族的多,也中央集权的多,但是它带来了两个附加值:

    1·最重要 的是终结了语言的无可保存性,也不再像说话那样容易更改;

    2·真正的“思想”作为人特有的“物”,也因为文字的出现得以出现,并且分化出了宗教这一畸形产 物。


    因为只有一小部分人掌握文字,另一部分人必定要争夺这个权利,而想要文字普及,就必须终结掉文字昂贵的载体,于是纸张被制造出来了。

    当这些拥有纸张权利的人满足了他们的“欲”之后,也成为了保守的封建阶层一员。同时,宗教因此而壮大并产生了反向变化,由自由的“虔诚”直接变为强制的“忍受”。

    第一次颠覆来自德国人谷德堡——现代印刷术的发明。文字所承载的信息得以大量并迅速的在普通人之间传播,真正现实意义上的媒体——新闻报纸出现了。

    作为报纸所进行浅层新闻报道之后跟进的深度报道,并没有太强实效性的杂志出现了。

    作为更有指向性为自己的阶级或产品做宣传的报纸的极端变体——传单也出现了。

    一旦依附在纸张和文字之上的思想成为大众普及品,那么封建的专制就再也不可能存在了,对宗教的怀疑和不信任也成为了流行的事情之一。

    信息强大的繁殖性和阶级之间的功利目的必定带来快餐式产品——广播和电视。

    从一开始,这两个孪生兄弟就没有摆脱说谎者的阴影。
    ?,面对众多的受众,它们所传播信息的不可重复性、快速的侵略性和不占用受众太多思考和劳动时间的方便性直接导致他们成为喉舌与武器。

    压制性的被动信息时代到来……
    随即终结,因为受众掌握了不计其数的录音机和录像机,这是客观者的工具。

    广播与电视已经没有资格继续担任不二的喉舌,那么他们继续生存的技能在哪里体现?动态抑或即时的娱乐和知识载体,这条路正是现阶段他们的强势,但还是快餐。

    时代与科技的大进步,但也是人类思想平均值的退步。
    泛滥的电视剧正是把人类从“人”“进化”为“猿”的催化剂之一。
    实至此时,宗教已无力反抗,更无力束缚。

    第二次颠覆来自美国的黑客——由于他们的胡来,互联网把个人电脑联合到了一起。由此,海量的信息一下改变了人类的信息接受方式——从被动的接受信息更新为主动的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也由此开始,人类假文字所产生并繁衍的思想并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被海量的信息消磨掉了,在一个现代人生活的世界里,必定会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众多信息,从而取代了自己的主观。——所谓的思想——别逗了,都是别人的拷贝或者分支,哪里还有主观?

    这也是现代很难再出现什么伟大的思想家的原因之一,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一个优秀的老师可以引导无数的人,而不是仅仅对某一两个人言传身教,而这一两个人也 许根本没有一个仅仅在网络上学习的半身不遂者有天赋。而这个有天赋的思想立刻可以在网络上拷贝出自己的无数“克隆体”。下次变革的伏笔就此产生!

    下一次所谓颠覆就是WEB2.0,在网络媒体应用角度,它的确是2.0的,但是放在人类媒体节点的角度看,也就是网络媒体的1.5版本。

    这次的变革在思想意思形态和浅技术层面,并非深度的技术断面。
    因为绝大多数浸泡在网络中的信息接收端——人,已经不再满足接收信息,越来越多的“草根”更愿意自己来掌握信息的发布源,而使用的工具——就是网络。

    人即媒体?百家争鸣?群星闪烁?各自为政?崩塌联盟?
    刚露头的2.0还无法断定未来,但是有一个疑问。
    当信息在夜空爆炸,人类在此不夜城下再也没有休眠的静夜时,谁真正需要2.0?或者说,“谁”需要“什么样”的2.0?

    这篇空谈的写作时间是2006年8月的一个下午,搬过来只字未改。
    一直想要系统的写点关于媒体方面的东西,但因为媒体自己就是个变形虫,并且变化速度极快,加上忙碌和懒惰的缘故,一直没有动笔。
    是不是应该捡起来的时候了?
    以下是本文的生长部分,我们来玩个好玩的事情,以讨论来促进这篇文字的生长。
    


    紫松 • 2013.12.22 00:27
    这篇看起来比其他的“口语化”科普文章累好多,媒体的确变化好快好快,即便6年后回答最后一段的问题依然费劲。虽然目测范围内,我以后不会成为媒体人。但是我想问一下,变化这么快,搞媒体的有没有什么是一直抓住的?比如看书,或者是写作技巧。

    RedDog:@紫松

    未来的媒介(信息)会无处不在,假如我用人类追寻水源的历程来形容,可能会比较合适。

    我们知道,几大文明,几乎都是逐水草而居的。信息也是如此,人类一定需要信息。开始的时候,我们追逐信息,信息的价值很高,试想,没有水我们会失去生命,在远古,信息不畅,可能会失去一个国家,烽火台的作用即是如此;甚至吕不韦的发家史,也是其对信息的掌握,他赖以发家的“奇货可居”就是例证。

    人类对信息的渴望,和我们对水源的欲求一样,人类开凿河道、修建水渠,都是为了方便的获取水源。发明纸张、印刷术、电话、无线电技术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了比别人快的获取信息。甚至在火车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欧洲的银行家痛恨这个发明,原因是他们担心职员监守自盗后,跳上火车消失的无影无踪——当时没有比火车更快的信息传递手段,无法通缉。

    OK,以上简单说明了一下,社会化的人类一定是追逐信息的。有水的地方也一定会活的滋润,比如威尼斯(商人)。但总有人为了欲望凿穿天河,威尼斯的水位上涨1米怎么样?简叔所在的上海,水位上涨5米会怎么样?换成信息的话,这就是信息过载。眼下,我们已经到了这个阶段,短期内不会改变,未来会过载的更厉害。

    我们跑去地势高一些的地方,或许还可以逃避水患,但是面对信息,别忘了——地球是平的,我嚓!

    别着急,以下才是这次探讨的重点。

    水患的时候,会不会有人渴死?答案是会,因为满眼的水都是被污染的,却没有净化器。
    信息过载的时候,按理说不缺信息,在商业角度,大家都能活的很好,甚至“淘宝”这种东西的未来,可以变成“以物易物”,可为什么还有人穷得揭不开锅?是因为他们要么不能获取信息(干净的水),要么他们都被脏水(垃圾信息)污染了。后面这种非常可怕,他们溺水是自愿的(尼尔波兹曼在70年代有过论述)。

    这时候,我们想欢乐地生存下去,一定是需要净化器的。信息的净化器只能是我们的思维——独立的思考能力。
    阅读和写作,只是我们利用水资源的“动作”,并非核心。而思辨能力,是凌驾在这两个“动作”之上的。

    当然,在干净的河流中,你不管干什么都是有利于自身的;在污水中,不小心呛一口水都会致命。简书目前还是一条非常干净婉约的河流。反观豆瓣,这条曾经清澈的河水,已经被各色人等丢了不少烂菜叶和用过的卫生巾进去,着实可惜了。还好,豆瓣团队不会让它泛滥成洪水。

    这次讨论,过于蒙太奇了,我们干脆就蒙太奇的总结一下吧。
    媒体人,其实就是开凿河道的人,现在,(水利工程)已经没有技术门槛,人人都是媒体人。你愿意为人们谋福利,引入干净的水源可以,你愿意污染人们的生存坏境,从中找到生财的方式也可以。
    媒体人重要的区别就是理念,而抓住什么,并不重要。
    被迫接受信息的读者们,反而应该拥有自己的净化器,以免淹没在洪水中。

    另外,也不必把净化器统一成一种型号,各种水质中,都有能在其中生存下去的生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就是这个道理。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媒体所经历过的节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tc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