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又到了春光明媚举家出游的好时节,各中小学也将陆续组织春游活动。此时,寓教于乐、充满酷炫未来感的上海科技馆便受到很多学校与家庭的青睐。
但是,孩子去了科技馆就基本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和好玩,问他,你觉得科技馆怎么样呀?孩子只能回答一两个形容词:好玩,有意思……
再问,你记住什么好玩的了?
:机器人,小松鼠,宇宙飞船……
如果回家让孩子写一篇科技馆观后感,了无生趣的流水账就开始了:
今天,我去了科技馆,科技馆真大真好玩,我先看了机器人,然后看了宇宙飞船,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这么牛气冲天的科技馆只能有这一种打开方式吗?
全家兴师动众跑到科技馆到底怎么逛才值回票价?
花了一整天时间,孩子只记住一些碎片的知识怎么办?
在离开科技馆的时候怎么把看到的内容系统整理下来写进作文呢?
其实一个简单实用的小方法,可以解决你的困惑哟!
思维导图法是由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最契合我们大脑思考模式的思维工具,能帮助孩子分类整合信息,建立发散思维,提升记忆力。
2
好了现在,由我来演示一下如何用思维导图法制作一份参观上海科技馆的超强攻略吧!
01
思维导图将学习内容可视化
上海科技馆的官方网站(http://www.sstm.org.cn)对科技馆的常规展览都有一些大致的介绍,和孩子一起,根据这些介绍,在参观之前做一番计划,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楼层分布,把科技馆里的各主题展览进行整理,让孩子对科技馆的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此外,科技馆还有一个科学影院项目,也可以添加在这张导览图上,每个影院的播出影片,也和孩子一起标注出来。
上海科技馆还有一个教育活动的项目,如果有孩子感兴趣的,也可以列在导览图上。
这样,就在参观之前,做好了一张比较全面的导览图。这么多的主题和项目,一次可能参观不完,这时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他感兴趣的内容,规划好这一次参观的路线,避免盲目地走马观花只是图个热闹,将一次庞杂无序地参观变成一次按图索骥的探险。
以思维导图法的概念进行参观计划,可以帮助孩子将线性的知识学习变成一张整体的地图式全面概览,同时开启分类吸收和管理知识的模式。
02
实时互动自主添加关键信息
和孩子一起做好了参观之前的功课,就可以制作一份留有空白的半成品思维导图给孩子,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就可以自己自己拿着这张导图,一边游玩,一边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参观过程中增加互动。
如果孩子对机器人特别感兴趣,就会在机器人世界这个模块下记录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比如“与机器人比射箭”、“机器人弹钢琴”、“机器人画画”等;如果对人与健康感兴趣,可能就会在这个模块下记录下“夸父追日”、“食物的旅行”、“体质测试”等……任孩子在思维导图上随意添加他喜欢的内容。
根据孩子记录下来的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进行引导。 比如“食物的旅行”的游戏,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孩子就可以在“食物的旅行”分支下再进一步地进行记录,食物经过了口腔、食道、胃和小肠之后,从肛门排出了。
孩子主动在不同的主题上补充他们自己新发现的过程,就好像是买回来一件新衣服,有条理地把这件衣服放在相应的抽屉里,日后想在记忆中找到并提取出来就会方便许多。
03
引导孩子整合知识,强化记忆
参观完之后,我们再帮助孩子对刚刚看过的展览进行复盘与整理,让他们对照着自己完成的参观导图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者最喜欢的见闻讲一遍,然后把这些整理成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将有助于孩子将这些知识存入长期记忆中,转化为自己的个性化积累。
从孩子整理的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孩子看事情的角度与感兴趣的重点,在这些地方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原理学习,也可以帮助孩子补充他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与此同时,还可以和孩子进行下一次科技馆奇妙之旅的规划,还想看哪些主题?哪些好玩的项目想再玩一次?这些都可以记录在下一张参观导图上。
3
带孩子参观旅游时,和孩子一起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将帮助孩子体验并实践以下过程:
提前做规划
形成全局观
分类整合信息
积累素材并形成长期记忆
这些基本能力,正是构成孩子综合学习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
下一次,带孩子去博物馆、迪士尼、植物园、动物园这些地方,不妨试试和孩子一起用思维导图法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提升学习力,写出的观后感和游记也一定会妙趣横生的!
这个周末,大家快快和孩子一起带上超实用的思维导图开启一场全新的科技馆之旅吧!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