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考上大学
海军有五个姐妹,大姐约莫着有五十多岁了。小时候家里穷没读什么书,学了个裁缝的手艺,早早嫁了生了两个儿子。
二姐因为爷爷要求给人抱养了,那时候家里穷,孩子多。爷爷兴许是想减轻点儿子的负担。前几年也来往,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来往少了。
三姐现在在县城,姐姐姐夫都是老师,有自己的学校,还有幼儿园,自然是很不错的。
四姐,姐夫跟着三姐,姐夫都在学校,从事教育。
最小的妹妹自小就是他的跟屁虫,常年都是跟着他身后。每次都与母亲扯皮拉筋。母亲说他懒不做事,她就赖上自己。说母亲偏心不让海军做事。对于唯一的妹妹,她内心还是有愧疚的。妹妹也没有读完书,为了支持自己。
小时候的海军是个理想主义者,有着幸福的童年,记忆里都是下河摸鱼,上树摘果。
海军最喜欢轮到自己家放牛的那几天,妹妹不想洗衣、做饭,常跟自己抢。跟在他屁股后面乐颠颠的。
他最喜欢牵着一头黑色的大水牛,那个年代一头水牛是一家的希望。养大的时候可以犁地耕田,通常一家买不起,都是队里一起集资买。然后每家放几天。那时候都读金庸的小说和电视剧,他常常骑在牛背上。总觉得自己是个飞檐走壁,行侠仗义的大侠,拯救一切众生。
每到冬天寒冰刺骨的时候,他都喜欢去池塘里洗澡,跟她母亲说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体质。
海军家的房子怕是整个村里最破的,冬天的时候,糊着纸的窗户吹的呼呼作响,糊一遍破一遍,年年糊,年年破。真想来点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厢房,前面两间,后面两间。放假姐妹们回家,自然也是住得下的。都是那种泥胚子的房子,冬冷夏凉,夏天拿着个凉席铺在过道上,倒是凉快的很。
母亲生了四个姐姐,才生的海军,自然也是非常疼爱的,父亲是个教书匠。母亲是个村妇,常年累月在田地间劳作。
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常年都是冷锅冷灶,一来家里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母亲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食材;二来也是慢,几个时辰过去,灶上总冒不了热气。
亲戚朋友们心知肚明,从不留下吃饭,办完事搁下信起步就走,有时送信人连口热水也讨不上。
那个年月也没什么大事,无非亲戚或者娘家来捎信。红白喜事、结婚了、生孩子了、老了。照顾着五个孩子的父母亲,又没什么人能帮衬着,这一家人也是够难的。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么多年也相安无事的过着。穷是穷点,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平平安安过着,好在那个年代的人幸福感还是很强的,能吃苦耐劳。
到红薯收成的时候,尤其能吃饱肚子,常常就是一顶罐红薯。顶罐中间蒸一个白瓷盆,放着一碗米饭。每次都是给家里的两个男将吃的。父亲要做农活,重活,海军是家里唯一一根独苗。
吃的最多的就是土豆,地里挖回,泥土一抖,拿去村里唯一的石器上一擂,皮都掉落下来。切成片片下面条。大锅烧开热水,水煮的沸腾的时候,丢下面和土豆。就使劲往灶上添材,很快锅里就哗哗作响。土豆面,海军都能吃好几碗。
海军记忆最深刻的是队里合种西瓜和西红柿的时候。每年暑期,提起桶就可以去分几大桶西红柿和黄瓜。那时候的西红柿真甜啊,西瓜也是。可是都只是记忆中那个味道。
后院的有条大港,叫着港其实是条小河。上面的有个小槽子,每到夏天涨水,都会游来一些鱼虾。拿个筲箕就去网鱼网虾,每当父亲放假回家。母亲就会用地里的辣椒做上一大碗鱼虾。父亲喝酒的时候饭吃的总是很慢,父亲会唠叨一些事情,从傍晚吃到夜晚,海军望着满天繁星,就坐在父亲跟前睡着了。
村子最前面有口池塘,那时候村里每户都集资点钱在池塘里放点鱼苗。过年时候,每到大年24,就开始干塘分鱼。收成好的时候,能分到点。池塘边上有口水井,家家户户的饮用水都取自这里。
海军考上大学那年暑假,自告奋勇跟着大姐夫去建筑工地做小工,一来賺点生活费,二来从出生至今从未离开过小村庄。田间地头,村前村后都待腻了,确实梦寐以求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那时候磁带里最流行的一首歌,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长得好看又善良,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辫子长又长。
填志愿的时候,姐姐,父亲们千叮嘱万嘱咐填教育的院系。父亲是老师,爷爷也是老师,自然也想孙子接这个班,当老师,有个国家的铁饭碗。
海军硬是不同意,父亲一辈子都是个穷教书匠,一家人风风雨雨的过,过年从来没添置一件新衣,家里记事以来从来没添置一件像样的家具。自己虽说是个男孩,可总捡姐姐们的衣服穿。
逢年过节别人家吃鱼吃肉,添置新衣,放鞭炮庆祝的时候,自己家里都是冷清清的,要么就是大姐提点猪肉,打打牙祭。
海军内心受够了,他自认为教书改变不了这种贫穷和落后。可他相信知识应该可以。日后毕竟将是要有一番大作为的人。自顾自的填了化学专业。在这件事情上,村里亲眷中也没有几个能说上话的。仿佛那个年代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小平提出改革开放,镇上好多人家都自己开始做生意,还有个集贸市场。一个货车一个月去进几次货。市场里玲琅满目的就排放着商品。
在建筑工地的那两个月,是海军最辛苦的两个月,一来细皮嫩肉从未做什么重活,二来算个读书人,是常年拿着笔写字的。
大部分在建筑工地里,钢筋混凝土之间,烈日炎炎,皮肤一层层的脱皮,白净的小伙子晒的黝黑发亮。内心也在逐渐强大,倒是好像把身子骨锻炼点壮实些。
虽然来的是大上海,可除了行路匆匆,途径火车站,吃了个盒饭,大姐夫还给加了两个大鸡腿,别人都只有一个。在暑期的这60天,竟然没有来得及看一眼这个城市。
虽然大姐夫在工地里,里里外外都帮衬着,可海军内心深处也知道,每一滴汗水和辛苦对自己的考验。
那时候他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支撑起这个家。
在建筑工地的两个月,海军枕头底下总放着一本书,那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尤其喜欢少平,少安两个人的奋斗故事。孙少平的自尊,敏感的心里刻画的淋漓尽致。这本书也是一直支撑着他的精神食粮。
一方面自己即将迎接新的大学生活,一切都是陌生和新鲜的感觉。另外一方面在与这个这个破旧不堪,落后的村庄做个告别!
海军是村里的唯一的大学生,当时读书的还有二姐和三姐。二姐师范毕业,三姐性格老实,也不多言。
小妹实在是供不起,就让她给四叔家带小孩,辍学了,小妹是哭着回家的。对于小妹,海军这么些年一直藏着深深的愧疚!
村里像他们家这样多的读书人几乎没有的,白门楼前后没有三四十家人。合计三四百人,跟海军家沾亲带故的还有两三家。父亲母亲琢磨着开口去乡亲那借点钱好送去开学。
海军还记得跟在父亲去借钱的时候,乡亲们倒是好心,钱借了。却拉着父亲拉起家常。读书有什么用呢,村里的火红,满立,建国都出去打工去了,一个月賺的比你工资都多,全都寄钱回家把家里房子翻盖了。娃去读书四年,回来还是要找工作。现在国家又取消了分配工作。海军爹也只是听着,自有自己的盘算。
海军跟着父亲去了爷爷家,爷爷已经过世好几年,奶奶一个人过,奶奶偷偷的塞给海军50元钱。叮嘱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在路上买点水喝。
就这样海军就去新乡大学报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