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作者: 浅墨兰香 | 来源:发表于2020-12-21 09:45 被阅读0次

    2020年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初七,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冬至有很多别名:“冬节”、“长至节”、“亚岁”、“小年”等。

    冬至这天,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因此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日为阳,夜为阴,日夜的此消彼长代表了阴阳的变换,也验证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天道。所以,冬至就是这样一个微妙的节点,代表"阴极之至",也是"阳气始至"。

    阴气盛极而衰,阳气萌生渐强,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冬至意味着下一个循环开始,故冬至日又为大吉之日。冬至一到,年关将近,又到了游子归乡的时节。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那么冬至为何吃饺子呢?(注: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中国各地饺子的名品甚多,如广东用澄粉做的虾饺、上海的锅贴饺、扬州的蟹黄蒸饺、。山东的高汤小饺、东北的老边饺子、四川的钟水饺等,都是受人欢迎的品种。西安还创制出饺子宴,用数十种形状、馅心各异的饺子组成宴席待客。

    饺子馅的美好寓意。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最常见的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最为常见的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

    香菇最有养生功效,将其包进饺子馅里寓意着鼓财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饱鼓之意,谓之鼓财。还有最近兴起的酸菜馅,据说有算财之意。而芹菜馅则为勤财之意,勤即经常,频繁的源源不断,谓之勤财。

    古人为我们的节气寄予了这么美好的寓意,我们就应该好好纪念他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xr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