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年,小年也是年啊!也就是从这一天,正式开启春节假期模式。坐在办公室,就是还没有放假,还得做事。做累了,想想静静、想想自己的远方,也是可以的。正所谓:身未动,心已远!不过,像我们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就是心动,又能怎样?心动由己,身动由妻。
上有老、下有小,对每个人的含义可是差远了去了。王岳伦同学,上有老父亲身体硬朗,笔耕不断,用自己的画笔积攒着家底儿。下有爱女,虽未及豆蔻,收入却以百万计,攒了不少钱,要给爸爸买房。王先生真是最幸福的中年男人了,啃老,啃小,都随自己心愿。
王先生的令嫒每年春节都会收到爷爷的画作,那可是千万级的压岁钱啊!对于王先生、李湘一家人而言,只要老爷子还在,还能画,这年的味道就会永远那么浓。看来,每个人、每个家庭对年是有不一样的期待的,对于年味,也有不同的理解的。
咖叔自然没有王先生那样期待过年,而会像很多人一样,怀念过去那浓浓的年味。过年了,孩子们有压岁钱发,有新衣服穿,有肉吃满足口福,有亲戚走享受万千宠爱,有鞭炮放有热闹看尽释天真顽皮天性……大人则不同,一家人和和美美团聚一堂是最盼,舞狮舞龙忘却一年的艰辛,唱民歌听戏曲寄托对来年的祝福,走亲戚串门子,让亲情、友情、爱情浓缩在年味中……
咖叔是在单位的大院长大的,父母一辈儿都是一个单位的。过年是件大事,而且是大家的事儿。最关键的,谁家有什么好吃的,谁家远方亲戚送来土特产,其他家也一定能分到一份。煮好的第一锅饺子,是要送给家里有老人的邻居的。这是传统,也是约定,大家就这样一直坚持下来。
我到现在依然认为,那时候的社会管理方式是最好的,最适合中国当今需要的。只可惜,这样的大院会慢慢消失,被更多的高楼代替。楼高了,感情却淡了。感情淡了,自然年味儿就淡了。我们不妨在这里问一个问题,谁还能随时敲开邻居家的门,喝杯茶、吃口饭、聊会天。你敢把家里的钥匙交给邻居吗?
像咖叔这样的,包括父母辈儿、以及子女,随着被拆掉的大院,他们对待年的体验变化很大。所有对年的美好期许,都变成了记忆。对他们来说,年味儿是实实在在变淡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要么与时俱进,接受新生事物,要不就这样让自己纠结下去。
孩子永远是过年快乐的点缀,这几十年,是中国家庭结果变化最大的,从多子多女,到计划生育,再到放开二胎,家庭孩子数量的增减,无疑是影响家庭快乐指数,换句话说,就是家里的年味,最直接的原因。现在的80后、90后是独生子女的重灾区,更为麻烦的是,他们还对父辈的过年经历和感受还有记忆,这种反差,带来的影响,甚至比父辈们更严重。
而对于00后来说,年本来就是现在这个味儿,无所谓变浓变淡了。第一批00后,也已经步入了成人行列。他们是否还会像父辈、像90后那样坚持这份过年的坚守,我还是保有乐观的态度。只是他们会从形式上采用自己更喜欢的方式,但这种情怀是不会丢的。
如今年味淡了,并非是传统的年文化消失了,而是传统的年文化在现代文明、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苍白了。人们不再需要为一顿稀少而丰盛的年夜饭而期待,不再为过年的一件新衣服而认为是喜从天降,不再觉得看那唱腔呆板、题材陈旧、情节缓慢的地方戏剧觉得是一种文化享受。
为了生活,亲人聚少离多已经成为无奈;单元化的城市生活,阻碍了人与人的亲切沟通;全国一台戏的春晚,如今成了鸡肋。成天的补课、作业、麻将、扑克、网络游戏、电视、一日三餐,千篇一律的春节生活让大人小孩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年年过年年年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不难看出,对喜欢现代节奏、喜欢浪漫刺激、喜欢创新追求的现代人来说,年味淡了,不是因为没有年文化,而是年文化太穷。对于现代生活来说,传统的年文化只有继承没有创新,加之随着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改变,传统的年文化活动已经失去了它的诱惑力。而一个时期以来赋予的新的年文化内容,又拘泥于文艺晚会、灯展、游园等单一模式,缺乏新的文化内容,缺乏新的文化形式,缺乏新的文化刺激,也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年文化追求。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及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春节的参与深度降低,置办年货、拜年方式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过年的“仪式感”也在弱化。“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大年初一扭一扭。”淄博市民李伟说,虽然一些传统过年民俗人们参与的少了,但是人们过年回家团圆的习惯还是不变的。
专家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心中对过年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年俗作为具体表现形式也必然因此而变化。例如,少放鞭炮、低糖低油饮食、网络拜年等都是适应新形势所发生的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认为,年味其实就是人情味,只要人情味不变,形式变化是习俗的常态。
咖叔也在改变着自己,去用新的方式体味年味,也可以说,去找回那种久违的感觉。春节去做背包客,便是咖叔10年的选择,还会一直坚持下去。相信,几千年留下的年味,会不断变幻着形式,但中国人那种过年的情怀,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