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取国五难——《楚世家第十》

取国五难——《楚世家第十》

作者: 荷塘低吟 | 来源:发表于2019-08-10 22:40 被阅读0次

    楚国的祖先是帝颛顼高阳的后代,周成王时熊绎被封为子爵,封地仅有方圆五十多里。由于国小又处于南方蛮夷之地,不受周王室和中原各诸侯国重视。但楚国前期的君王大都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到熊通时代,曾请求周王室加封他,周王室不同意,于是熊通自立为王,就是周武王。此后楚国越来越强盛、不断攻城略地,到周成王时,国家已经方圆千里了。周天子也赐给祭祀的肉,表示承认了楚王。楚庄王甚至成为春秋一霸,楚国成为可以与秦、齐等国相抗衡的大国。

    和其他诸侯国一样,楚国也不断上演着父子反目、手足相残的争权夺利的血腥戏码。

    康王的儿子郏敖继位四年,康王的弟弟公子围借探望郏敖病情的机会,用帽子带勒死了郏敖,自立为王是为楚灵王。他的弟弟子比逃到了晋国。另一位弟弟弃疾逐渐掌握了兵权。灵王十二年,弃疾和蔡国人观从一起召回了公子比。趁灵王不在国都时,突然杀死了太子。观从又到灵王所在地告诉众臣,楚国已有新主,先回国都的恢复爵位封邑,落后的将被流放。大家纷纷离开,楚灵王成为真正德孤家寡人,流浪在外终被饿死。

    当公子比离开晋国后,晋国的韩宣子问叔向,子比会不会成为国君。叔向肯定地说,不会的。因为“取国有五难:有宠无人,一也;有人无主,二也;有主无谋,三也;有谋而无民,四也;有民而无德,五也。”(夺取王位有五难:有宠爱的但无贤才,是一难;有贤才却无国内支持力量的响应,是二难;有支持力量却无长远谋划是三难;有长远谋划却无人民拥护,是四难;有人民拥护却无德行,是五难。)

    子比在晋国十三年,他的随从中没有学识渊博的人,这是无人;家族中没有人,得不到有力的支持;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就轻举妄动,这是无谋;在国外很多年,老百姓也不拥护,这是无民;流亡在外,国内没有爱戴他的迹象,说明他无德。五难俱全,登上王位万不可能。

    享有楚国的倒可能是弃疾。弃疾统治陈地、蔡地,在他统治的区域没有任何邪恶民生,盗贼隐遁,不敢妄动,他决不因个人的欲望去违背民心,因此百姓毫无怨言。

    果然,子比登上王位十几天,就被弃疾用“灵王要回来”的谣言吓得自杀了。最后弃疾即位,是为楚平王。

    叔向敏锐的洞察力真是令人佩服。他提出的取国五难可以由许多君王的成功事例来验证,之前的齐桓公、晋文公,其后的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等等。

    但我感觉他说的这五难,次序有些不对,应该把“德”放到第一位,“谋”放到第二位。因为有德才可以有“民”、再加上有某才可以有“人”、有“主”,才可以利用有利时机,采取合适的方法。

    他对弃疾的看法也不全对。灵王让弃疾掌兵,他杀了太子,弄得灵王流浪饿死;子比听他的指挥跟他一起叛乱,他又吓死了子比。这两件事,都是用的阴谋诡计。他对自己的兄弟尚且如此,他会真的对老百姓好吗?对百姓好,对诸侯好,只不过是邀买人心的办法。事实上,后来楚平王做了一系列令人恶心的事。抢了自己儿子的新娘,还听信谗言逼走了儿子,杀了忠心耿耿的伍奢、伍尚父子。这为后来伍子胥利用吴国回来报仇,使楚国差点亡国,埋下了祸根。楚国也从此开始走下坡路了。

    可见,有时候,有些人得了天下并不真的有德,所谓德是假装出来的。不过这假装的,客观上也可以使百姓得到一些好处,比无德要强。

    只是不能忘了,只有真正的美德,才能使江山永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取国五难——《楚世家第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bd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