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另一家】:亚里士多德和张仪、孟子的擦肩而过
经常有人假设,如果亚历山大大帝当年不是远征印度,而是从北部进入中国,那么会发生什么?这样的东西方交融的机会,听上去就让人很兴奋。沿着时间线,对照着来看历史,再配合点儿想象,还真的很有意思啊。先看个简洁版的:
公元前336年:
亚历山大大帝继任马其顿国王(公元前356年-323年)。亚里士多德是他的老师;
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56年-311年)。从他继续沿用商鞅的变法政策不难看出,商鞅是他的老师,尽管他杀了他。
公元前334年: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开始;
孟子应邀来到魏国,魏惠王或许幻想着像前辈魏文侯邀请李悝一样,再次进行道德设计。不过,当时如果亚历山大大帝带着亚里士多德到了魏国,啧啧。
公元前328年:
亚历山大大帝的一支援军在索格狄亚那被歼灭,他知道了山地作战的局限性。这是亚历山大大帝军队首次被全歼,估计,这让他彻底放弃了经北部山区进入亚洲的想法。同时,随着控制疆域的扩大,他必须一方面思考融合东方,另一方面他又必须严厉地惩办反对者,例如他处死了亚里士多德的外甥;
秦惠文王继续在魏、赵方向扩张领土。
公元前325年:
由于对印度气候的不适应以及军中瘟疫流行,亚历山大大帝的士兵们拒绝前进,要求回家。亚历山大大帝开始西归;
秦惠文王继续领土扩展。赵武灵王继位,开始酝酿胡服骑射。
公元前324年:
亚历山大大帝西归的海陆两军会师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将近十年的亚历山大远征,到此结束。通过远征,亚历山大在辽阔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锡尔河。首都设在巴比伦;
秦昭襄王出生。
公元前323年:
亚历山大大帝卒。根据巴比伦分封协议,他的将领们瓜分了遗留下的大片疆土;
五国相王,联合抗秦。
公元前322年:
亚里士多德卒。
如果亚历山大大帝来到中国,姑且不论他的马其顿铁骑能否挡得住秦国的锐士或魏国的武卒(从西部来,就要和这两个战国七雄中最猛的硬刚),单就亚里士多德与张仪的辩论、孟子的切磋,就很让人期待了!可惜啊,这位让欧亚非广大地域“希腊化”的准哲学家君王(这倒是符合他师爷柏拉图的设想)英年早逝。
【以上时间内容,感谢百度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