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张仪、苏秦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纵横家都已去世。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节选了《孟子》和《法言》中关于纵横家的评价,在抛弃一切既定的认知中,我们结合儒家先辈,看看应该怎么评价以张仪、苏秦为首的纵横集团。
自译部分
张仪与苏秦都以高超的纵横之术游走于诸侯间,凭此法,得了名利。天下有志之士都纷纷效仿。其中有名魏人叫公孙衍,号犀首,也以此术出名。其余苏代、苏厉、周最、楼缓等人,也纷纷在战国中留下显名,这帮人很多,记不胜记。施展纵横之术最为出色者,非张仪、苏秦、公孙衍莫属。
《孟子》中写道:“有人说,张仪、公孙衍,真是大丈夫啊!随便跺跺脚便让天下诸侯惊恐,不怒则天下太平。“
孟子评价道:“这算什么大丈夫?行恶行也叫大丈夫吗?所谓君子,应坐正当之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人民同甘苦,不得志则独善其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叫大丈夫“。
《法言》中写道:有人问:“张仪、苏秦师从鬼谷习纵横之术,才让中国太平十余年,是不是这样?”
扬雄(汉朝名士,道家,但尊孔子为最大的圣人)说:“这都是一群骗子。圣人讨厌他们。”
那人又问:“表面信仰孔丘学说而行纵横之术,这样行不行?”
扬雄说:“这就像凶禽而鸣凤凰之声。”
那人不解,继续问:“可是子贡(孔门十哲)也干过这些事。”
扬雄说道:“子贡的动机是追求和平,张仪、苏秦的动机是追求富贵。”
那人又说:“张仪、苏秦可谓奇才,抛弃传统,自创一路奋斗方式。”
杨雄解释:“上古时舜帝对奸佞之人加以拒斥,能说不考虑才吗?有见识的人,才能分辨出才的不同。你说的这种才,不是我等认为的才。”
读书笔记
1、先说事实。《孟子》与《法言》中节选的这几句话,未完全展现儒家先辈杰出的思辨法,反而是应用了在论证中最不耻的逻辑谬论,即人身攻击和转移观点的手段。我们看,孟子上来就说:“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然后套出儒家经典,君子该怎么做。
《法言》中也提前给纵横家戴帽子,即“诈人也。”然后诡辩子贡是为了世界和平,张仪苏秦不是。难道说纵横家们让各诸侯互相牵制,秦国十来年不出函谷关,十几年间中国没有发生较大战争,这样,还不能说是带来了和平吗?
这种糟烂的议论文水平,拉低了我们的期望。
2、再说说实际。抛开了一些观点,以中立的位置来看,张仪、苏秦等人,确实给战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即尔虞我诈之风盛行,以张仪欺骗楚王感情的那事来看,确实将我们古人带入到了一个骗来骗去的社会中。
儒家一直强调,社会是需要一个稳定固化的社会结构,在所有人彬彬有礼,礼教有序的状态下可以持续千秋万代。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但是,我一直觉得,儒家一直强调内圣外王,通过感化等手段,形成良好的统治环境。但是在这个战国阶段,儒家一直提供的是观点,措施很少,且对外部环境的迅速反应,少了一些非常规的思考。即战国状态下,做好自己并不够,还要想方设法通过暴力或胁迫别人形成稳定的外部环境。
我觉得,战国后期为什么法家、纵横家能在历史舞台上妖魔乱舞,是因为他们符合与这个时代,方法能适应这个时代。而儒家,是大家一直所向往的,是心中的那片净土。就如孟子见魏襄王,襄王何尝不想世界和平,只是,你说的我都懂,能给我带来平和,但我真的管不了家门口那些强盗。
3、最后,我们可以再思考一下。汉朝独尊了儒术,孔孟之学得以兴盛。但在这个时期,孟子与张仪、苏秦地位一样,同为卖学问之人,也可称为同行。如果我们站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同时评价三个人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