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几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不知怎的最近特别喜欢看人物的传记,这本书也是走着走着就看到了它,张爱玲——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其实大部分对她的了解还是来源于朋友或者是电视,但于我,对她的了解却少之甚少。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生经历了什么……
翻看目录,随着岁月将其人生清晰地划分为好几个阶段,加上诗一样的主题,更加吸引我去读它,带着一种迫不及待的情感。原来,她是李鸿章的后代;原来,她的童年并不快乐;原来,命运总会重蹈覆辙;原来,传奇注定着悲哀……
生于乱世,处于乱世,更多的带给她的是不幸吧。父母的离异,亲情的淡漠,童年色彩并不那么缤纷,即使,她生于大家族。所幸的是,从小的诗书古文、琴瑟的学习,虽为枯燥,却为她后来的人生带来了诸多的裨益。读着读着真觉得心理学上的分析一点儿都没错,小时候学着的长大后都在的,若今后有孩子,也要在适当的年龄阶段给其学点什么。这一点,也许就是促使她最终走上文学道路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吧。
年岁的增长,或许总要经历些什么,才能成长,过人的文学功底,使她早早地踏上了这条道路,从小就在各报刊杂志上崭露头角。不仅如此,更令人惊喜的是她的画,人物画得传神逼真,简单的几条线却勾勒出恰到好处的面部表情,真不敢相信那时候的她只有十几二十岁。
传奇注定悲哀——读《图本张爱玲传》有感 传奇注定悲哀——读《图本张爱玲传》有感
(张爱玲的画——该是见过多少人,才能有如此逼真的描绘)
有才的人,必定会吸引很多人,她也不例外,当时的张爱玲,不仅文学造诣极高,同时,穿着时髦的她,在那个年代算是独树一帜。于是,她遇见了第一任丈夫——胡兰成。恰如少年人的初恋,不是她的对象真有这样美,这样崇高,却是她自己的青春创造了美与崇高,使对象圣化了。正像她所说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我想若感情真能遇上这样一个人,这也便是难得的爱情吧,寻,等。
但有时爱情要的是新鲜,要的是神秘,只有还没完全得到的东西才最可贵。世事变迁,此时的胡兰成早已没了当初那样的爱张了。为了让他在她和周之间做一个抉择,她以胡的妹妹的名义来到了当时胡在温州住的柴房,如此委屈坚持要来,恋恋不舍地看着胡与范(到处留情的胡,当时早已情定范),这样的大度也许也只有她有罢,真让人可怜可爱。
初见时的神秘惊艳,痴爱时的相看两不厌,结婚时的静好岁月,小别时的依恋惦念,移情别恋时的龃龉厌倦,诀别时的天昏地乱,多年以后的看透和冷淡,都如蒙太奇一般层层叠加,快速闪过。“孽缘”这个词用于张和胡之间的情感真是再恰当不过,从始至终都是“孽”,即使开始的那句:“你的身材那样高,这怎么可以?”于他,只不过是随口一说;于她,却已被拨动了心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对于这份感情,也许张自己的那句“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可以概括。其实这句话不管用于她和胡的感情也好,还是用于之后她与第二任丈夫赖雅的感情也好,都一样。对于写作事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说她是个传奇应该一点都不为过吧,无论是她的感情也好,创作也罢,都是一样的传奇。可这一切都看起来有些悲凉,几段情感的无疾而终,一生无子,多多少少是会留下些许的遗憾。这让我不禁想起她母亲之前在离开上海时给她取得英文名字——Ailling(苦恼、烦恼的意思),或许从此后她的命运多了层此意。她与母亲的命运一样可以联系起来,仿佛命运的轮回,一样的追求自由,不甘于那个乱世,那个落后的年代。
传奇注定悲哀——读《图本张爱玲传》有感(张爱玲之母——清秀端庄)
读完此书,合上末页,庆幸又一次感受了一位名人的峥嵘岁月,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卒于二十世纪末,经历过动荡的岁月,饱受过流离的艰辛,享受过平静的安乐,或许也足矣。
(2017.01.17-2017.01.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