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佛之道》 67——印顺法师

《成佛之道》 67——印顺法师

作者: 顿律 | 来源:发表于2018-04-09 08:11 被阅读0次
佛陀

〈接上篇〉


  庚二

   辛一:苦生由业集,业集复由惑,发业与润生,缘会感苦果。

   以下,说明集谛。集是为因为缘而生起的意思。众生世间的「苦」果,为什为会不断的「生」起呢?这是「由」于「业集」。业,是为善为恶的行为(表业),又从善恶行为而引起的潜力(无表业)。因业力的积集,苦果就从业力而集起了。但「业集」又为什么生起呢,这是「由」于「惑」。惑,是迷惑,是烦恼的通称。因众生内心的不良因素,烦动恼乱,这才有业的集起。

   说到这,应该了解一个重要的问题。要知道,业力的招感苦果,烦恼是主要的力量。烦恼对于业,有二种力量。一、「发业」力:无论善业或恶业,凡能招感生死苦果的,都是由于烦恼,直接或间接的引发而起的。所以如断了烦恼,一切行为,就都不成为招感生死的业力。二、「润生」力:业已经造了,成为众生的业力。但必须再经烦恼的引发,才会招感苦果。这如种子生芽一样,虽有了种子,如没有水分的滋润,还是不会生芽的。也就因此,如烦恼断了,一切业种就乾枯了,失去了生果的力量。由于烦恼的发业与润生,在因「缘会」合时,才有业种的招「感苦果」。所以,一般但说业感,是说得不够明白的。假如要说业感生死,倒不如说:由无明等烦恼而感生死,说得更扼要些。


思考题:

1、世间苦果由什么原因产生?

2、烦恼有哪些作用力?

作业:背诵——苦生由业集,业集复由惑,发业与润生,缘会感苦果。

相关文章

  • 《成佛之道》 67——印顺法师

    〈接上篇〉 庚二 辛一:苦生由业集,业集复由惑,发业与润生,缘会感苦果。 以下,说明集谛。集是为因为缘而生起的意思...

  • 《成佛之道》108——印顺法师

    <接上篇> 己三∶ 明净恒不动,如日处晴空;一切世间行,不染如莲华。 再举两个譬喻,来赞叹阿罗汉的功德。 一、证得...

  • 《成佛之道》107——印顺法师

    <接上篇> 己二∶ 此或慧解脱,或是俱解脱。六通及三明,世间上福田。 经中说到阿罗汉,有六种、九种等分别,现在说二...

  • 《成佛之道》106——印顺法师

    <接上篇> 戊四 己一∶ 断惑究竟者,名曰阿罗汉∶毕故不造新,生死更无缘。 体见正法而断了见惑的圣者,知见是绝对的...

  • 《成佛之道》102——印顺法师

    <接上篇> 乙二 丙一∶ 通论解脱道,经於种熟脱,修证有迟速,非由利钝别。 能证这四谛与缘起法的圣者,想简略的叙述...

  • 《成佛之道》103——印顺法师

    <接上篇> 丙二 丁一 戊一∶ 见此正法者,初名须陀洹,三结断无馀,无量生死息。 再来叙述圣者证入的次第。声闻乘的...

  • 《成佛之道》 74——印顺法师

    〈接上篇〉 戊二 己一:灭应灭于惑,惑灭则苦灭,解脱于疑爱,现证寂灭乐。 现在来说灭谛。灭有两个意义:一、是灭除;...

  • 《成佛之道》 72——印顺法师

    〈接上篇〉 庚二 辛一:无明之所覆,爱结之所系,有识身相续,相续而不已。 缘起支的叙述,很多是从识支开始的,所以经...

  • 《成佛之道》 81——印顺法师

    〈接上篇〉 癸二:余戒轻或重,犯者勿覆藏,出罪还清净,不悔得安乐。 除了不准忏悔的极重戒而外(不容许忏悔而留在僧团...

  • 《成佛之道》101——印顺法师

    <接上篇> 丙二∶ 此是圣所行,此是圣所证,三乘诸圣者,一味涅槃城。 出世的解脱法门──四谛,缘起;道谛中的三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佛之道》 67——印顺法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cp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