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禅诗偈语
善人的基础,才能有圣人的成就

善人的基础,才能有圣人的成就

作者: 持莲手 | 来源:发表于2020-01-02 13:53 被阅读0次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是中国最为分裂的时段,却也是我们炽盛文明的始端,百家争鸣的时代,而与我们互相接壤的古印度,两千五百多年前,按我们的时间所计算,大概是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

那个时候,我们的文明始祖,老子李耳,孔子孔丘以及其它圣人也在不同的国度宣讲他们的大道之路。

乔达摩·悉达多,对于佛教信仰人士,并不陌生,也是伟大的圣者,本师释迦牟尼佛,佛教的创始人,诞生于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人。

当时的古印度北部,十六国争霸,他的部落受到严重侵略,回想我国跟其同时期的春秋战国,亦也是七国分裂,生灵涂炭的时候,不约而同都在其国度诞生了圣人,而不是君主,这其中亦也有深意,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缓和战争带来的悲苦,降低各帝王的私欲之心,不要轻易挑起战争,各有各的因缘,以及需要调解的不同根基的众生。

悉达多的出生无疑也是整个世界的福音,我看过国内拍摄的关于悉达多成就大道一生的电影,也看过印度拍摄的电视剧《佛陀》,都是根据悉达多真实的经历拍摄而成的,当时看完颇为震动,特别是到最后,都有一瞬间的泪眼婆娑。

从一个宗教而言,他是一个伟大的圣者,引领所有信仰他的人成就菩提大道,对于其他的人而言,他是明灯,走向世间幸福彼岸的引导者,现在有大多数人将他归为宗教文化,但其实不仅仅如此,他的教义,他的举动,他的思想,都能导向我们世间的一切向善之路,所以不应该只是宗教信仰者所存在的一个精神领袖,更应是所有希望获得幸福生活人群的榜样。

记得电影最后的一桥桥段,当时已经觉悟成佛陀的悉达多,他在一石头床上,鲜花从天而降,面临生命涅槃的一刻,依旧孜孜不倦地教导他的弟子和信徒,传授生命的无常,轮回的苦痛,并在口中说道,“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之后,慈目微合,含笑而去,那种悲悯众生,不限阶级,不分贵贱,同等慈爱的力量,足以撼动那个时代的人,也足以感化现在的人,这或许也是佛教宗教文化的一个博大含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一个最具体的人物体现。

从悉达多一生的道路,自己生长于贵族后裔之中,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用之不完的金银珠宝,可是面对眼前种种落魄的众生,油然而生各种思虑,很多人都说佛陀无欲无求,但如果要说一个有欲有求的事情,那必然是让所有人都可以过上圆满幸福的世间生活,之后脱离生死之苦,这种大悲愿力摄受任何一人,无有分别。

面对今天,我们一个食欲、嗜情的时代,一个随着时代潮流变更的人格文化,其实质理念已逝,污秽式的“个性”趋势正在无限制地漫延,人类正以自我摧毁的方式给自己挖坑。现在的个性不是张扬,而是宣扬,是肆虐。

毫无节制的所谓放纵自己的思想,沉浸于纵情声色的灯红酒绿里面,或许会说这是一个幸福

的时代,一个没有硝烟的时代,因此,我们有资本追求生活的质量,可那些战争的年代,不同思潮的思想激烈碰撞,是为了孕育更好的方法去缔造更完善的生活,创造出更灿烂的文明,让后代依此而行能获得安逸的一生。

而现在大多的思想碰撞,是为了一己私欲,为了那一点点可悲的利益,没有人管思想,所以才任由糜烂的人群到处泛滥,大多数时候,他们最大的悲哀是不能入土为安,总要暴尸街头。

如若今时今日之世道,我们也许做不到悉达多圣者那般广大的博爱,但从悉达多最后说的这简单的几个身口意行慈的概念,我们的身体能少一点无谓的碰撞,口中少一些刺痛的言语,多一点慈爱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态度,圣人的时代,因为战争原因,大多数人流离失所,遭人蹂躏,现在的人,因为彼此的不待见,轻易动手,迫害的是彼此的身体,残杀的是心灵本原的慈爱,对各种弱势的视而不见,或者用自己的身体做各种欺诈行为,是干扰社会的平衡。

以“身”作则,就是以不破坏社会的良性秩序,维护国家的正常发展为原则;以“口”为德,便是要懂得权衡,不逞口舌之快,口有道德,心有温暖;用“意”常善,是不过多贪婪不属于自己的事物,不过多在内心产生嗔恨,不痴迷于恶性的事物,那样才能清楚分别善恶。

宗教常说解脱,这个对于信仰的人都是最终追求的大道,或许我们无法深入更深层次的宗教含义,但如若能做到圣人的千万分之一,我们便能在这个红尘世间解脱一切假丑恶,获得生活的真善美。

很多人都认为这些圣人只是不存在的一种宗教文化,还有一些无神论者,可为何我们不去看这些背后的意义呢?他们之所以可以称呼为神佛,那是他们无畏的精神,圣洁的灵魂,洁净无瑕的心灵所造就,我们可以不是宗教信仰者,可以是无神论者,但我们不能不是一个善人,更不能否定唯有善人的基础,才能有圣人的成就!

相关文章

  • 善人的基础,才能有圣人的成就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是中国最为分裂的时段,却也是我们炽盛文明的始端,百家争鸣的...

  • 庄子《胠箧》:看看庄子怎么理解老子的“大巧若拙”

    上篇文章写到,庄子认为,圣人生,则大盗起;圣人不死,则大道不止。他还认为世间不善人多,善人少。就算圣人有心治世,可...

  • 《道德经》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不善人善人之资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就像上...

  • 圣人和善人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

  • 道德经.27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

  • 发展思维

    原文【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善人,即良善之人,但是比圣人稍次,如果由善人...

  • 德才兼备 上善若水

    司马光说,德胜才者是君子,才胜德者是小人,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兼亡是愚人。 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人...

  • 第89季:每日一句学《老子》(二)

    Day21~每日一句学经典~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废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

  • 感应篇图解(36) 所谓善人

    〖 原文 〗 所谓善人。 〖 释义 〗 把上面各条,做得切实,才叫做善人。 〖 说明 〗 名副其实的善人,开始就能...

  • 《感应篇图解》所谓善人

    〖 原文 〗 所谓善人。 〖 释义 〗 把上面各条,做得切实,才叫做善人。 〖 说明 〗 名副其实的善人,开始就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人的基础,才能有圣人的成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fo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