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之死:烛影斧声
主讲:姜鹏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十六年,总的来说,取得了两大成就。第一,统一南方;第二,加强中央集权,而且是军事、政治、经济全方面的集权。这是我们经常能在历史书里看到的内容,这样的概括虽然比较专业,比较客观,但是不够鲜活,赵匡胤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身上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咱们来举两个有意思的例子,帮助大家尽可能的还原赵匡胤的真实形象。
赵匡胤出身武将,玩心还是有一些的,有一次,他在庭院里面打鸟,有一个大臣突然闯进来,说有急事要汇报,赵匡胤赶紧放下手头的弹弓,去接见这位大臣,结果听来听去,发现这大臣说的只不过是平常小事,赵匡胤就很生气,觉得自己打鸟的雅致都被打扰了。这大臣也很耿直,说你没必要生气,我认为,我汇报的这件事儿再怎么不重要,也比打鸟重要一些。赵匡胤一听火气就上来了,抄起一把斧头,就用这个斧头的木柄去戳大臣的嘴,把这位大臣两颗大牙都给戳掉了,大臣倒也没害怕,而是慢悠悠地蹲下去,把自己两颗牙捡起来,藏到怀里。赵匡胤就讽刺他,说你把牙藏起来是想干什么啊,难不成还想以此为证据,到官府去告我?大臣就回答说,我不能告你,但自有史官会记载这件事。赵匡胤一听觉得这大臣很有风骨,很有胆量,就转怒为喜,赏赐给他不少财物。
再比如,有一次,一个赵匡胤非常讨厌的官员,按照规定要升官了,结果赵匡胤坚决不批准升迁命令,当时的宰相赵普在旁边就看不下去了,不停地劝说他。两个人讨论到最后,赵匡胤直接就火了,说我就不给他升迁,你能拿我怎么样!赵普回答说,你以为天下都是你说的算吗?这赏罚是天下的赏罚,不是你一个人的赏罚,你怎么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去打破规定的制度呢?赵匡胤气得转身离去,赵普就一直跟在后面,久久不肯离去。到最后,赵匡胤拗不过赵普,最终批准了那位官员的升迁令。
所以说赵匡胤他很有个性,有武人气质,也会犯错误,但是他不固执,有人提出正确意见,去劝他,他是能够接受,知错就改的。
他还有一个性格特点,或者说人格魅力,就是用人不疑。 这件事还是和赵普有关。有一次,吴越国的国王派人送了十瓶海特产给赵普,当时吴越国还没被宋朝打下来,两国还是敌对关系。赵普把这海特产收下以后就放在院子的阴凉处了,恰好有一天,赵匡胤到赵普家,看到了这些东西,就问这是什么?赵普如实回答。赵匡胤一听,说哎呦,那不得了,这海特产肯定特别珍贵,特别新鲜吧,你快打开给我看看,是什么好吃的。赵普打开之后,傻眼了,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海特产,是十瓶满满当当的金子。这事情就复杂了,你有收受贿赂,通敌叛国的嫌疑啊。赵普赶紧跟赵匡胤解释,说这事儿我真不清楚,这罐子我都没打开,我要知道是金子,我绝对不会收的。结果赵匡胤哈哈一笑,说没事儿,“受之无妨”,吴越国的人太傻了,他们以为国家大事都是由你一介书生做主呢,事实根本不是这样。随口一句,就化解了一件可以问罪的大事儿。
就是这么一个有能力也有魅力的开国君主,居然在不到五十岁的时候突然去世,而且死的是不明不白。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晚,天气突然变冷,不久之后就开始下雪,赵匡胤找来自己亲弟弟,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的赵光义一起喝酒。兄弟俩要一起开心,就让宦官、侍女全都退下了。酒过三巡之后,突然有人在屋外隐约看见,赵匡胤手持柱斧击地,然后大声对弟弟赵光义说,“好做!好做!”说完这话以后,赵匡胤倒头便睡。随后,赵光义离开。
等到第二天早晨,赵匡胤暴毙。宋皇后就派自己的亲信小太监王继恩,去找自己和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结果王继恩居然没有听从宋皇后的安排,反而扭头直接去找赵光义了。王继恩把赵光义带回宫中以后,宋皇后还以为是儿子到了,就说问“是德昭吗?”结果王继恩回答,“晋王赵光义到了”。宋皇后一脸惊恐错愕,马上改口说,“啊,原来是光义,我母子二人的身家性命,就全都交给你了”。赵光义则边哭边说,“勿怕,共保富贵”。次日,赵光义即位,史称为宋太宗。
这就是赵匡胤驾崩事件的基本复原,后世称之为“烛影斧声”。这件事有很多蹊跷之处,我们一一来说,首先,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是酗酒过多,暴饮而死吗?几乎没有这种可能,因为赵匡胤本身不是一个喜欢酗酒的人,他自己就说过,“沉湎于酒,何以为人”,而且兄弟两个一起喝酒,也不至于说喝酒喝到身亡的地步。
那么还有一个推论,就是被赵光义气死或者谋害的,这种可能性也不大。还有一个相对靠谱的说法,赵匡胤因疾病而亡。虽然有的史学家说不可能,因为根据他的活动日程表,就发现在死前一年,赵匡胤的活动都是非常频繁的,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他有什么病症,但是我们今天通过医疗常识可以发现,赵匡胤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天气骤冷,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熬不过去,是很正常的。
今天有很多人说弟弟赵光义动了手脚,这不太可信,但是赵光义有没有觊觎皇位的想法呢,这倒是一定是有的,后来的人之所以把这个账算在赵光义头上,正是因为他有这个想法,但是这件事要分多方面来说,赵光义对于皇位有想法,绝不仅仅是他的问题,他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有没有过栽培弟弟的想法呢,也是有的。961年,赵光义担任开封尹,相当于首都市长,大家要知道,五代时期,亲王加上“首都市长”这种组合,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皇位继承人的地位,比如说,后周世宗即位之前,就是晋王加开封尹,而且在中国古代,兄终弟及也是合理的,所以赵光义有皇位继承人的身份,但另一方面,赵匡胤有儿子,他的第四子赵德芳当时年满十八,而且口碑不错,史书中没有关于他失德的记载。所以总结下来,就是赵匡胤有栽培弟弟的想法,而且没有立太子,到底是传给弟弟,还是传给儿子,赵匡胤自己内心都是有矛盾的。就在这个时候,赵匡胤突然去世,没有来得及留下口信。
在这种情况下,有野心的赵光义就要积极地为自己去争取,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期间,培植了大量的亲信,太祖晚年,有一个事情很有意思,他曾经试图迁都长安,因为长安四面关口,可以省掉养兵的费用,而开封地处平原,门户洞开,不利于军事防御,后来之所以迁都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赵光义的反对,而赵光义的势力格外的大,他的背后有一大波文武大臣。
烛影斧声之后,王继恩为什么会去找赵光义,王继恩是内廷宦官啊,他应该和皇后更为亲近,他却没有听从皇后的指示,扭头去找了光义,这反而说明,赵光义对各个方面都打点的很好。最后,引起大家怀疑的那句 “好做!好做!”这句话什么意思,有两个理解,一是“你好好干”,二是反话,“你干的好事!”究竟怎么理解,很难讲,甚至连烛影斧声,都有可能是后人的夸张演义,所以说赵光义谋害哥哥,是不可靠的,但是赵光义有坐上皇位的想法,这是可以确定的,所以宋太宗即位以后,和几个侄子,赵德芳赵德昭等人有很深的矛盾,宋太宗也在不停地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不管怎样,赵光义都成了宋朝的第二位君主,历史的车轮也继续向前滚去。此后的历史,我们下一讲再来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