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接待了两个学生,一个高一,一个高二,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被迫过来,一个主动想来,结果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第一个高一的男生,是被他的领事要求过来的。自己觉得没什么想要说的,遇到的问题就是自己不想继续呆在学校了,觉得很压抑,想回家去。因为学生主观上并不想开展咨询,所以整个过程都不怎么愿意互动、思考,甚至表现出抗拒的情绪。感觉到他很警惕,绷得很紧,我便放慢了节奏,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但只要我问到需要展开思考,触及到他认知的问题时,他又变得有些局促不安,甚至焦躁起来。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学习极度跟不上而产生无助感因而想逃避,但学生目前不愿意来正面这种挫败感,不愿揭开伤疤。
第二个学生是一个高二的女生,自己主动想要过来找老师聊一下。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友谊出现了分裂,与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分开了,目前觉得很难过、悲伤,甚至有些怨恨,导致自己每天情绪不太稳定,也不愿与人交流,自动想要疏远身边其他的朋友。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变化,也明白自己要怎么去改变,但缺乏有一个更专业的人来肯定、认可她的想法、决定。
第一个案例,交流得有些艰难,中间几度出现停滞冷场;第二个案例,交流很顺畅,很多能引起共鸣、理解、认同,所以问题解决得比较好。
对于一个咨询师,对于主动的来访者,需要用专业的技能给到他们恰当的帮助,解决问题,这其实是最基础的水平。而对于深陷在问题中,但自己并没有求助欲望的人,如何让他们相信咨询师,建立信任,引导他们打开心扉,一起探索自己的内心,这是更高的水平。我需要更多的经验、知识才可以达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