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系中的“给予”与“接受”

关系中的“给予”与“接受”

作者: 花烂漫 | 来源:发表于2022-07-07 17:57 被阅读0次

在关系中,给予和接受只有平衡,才能够使关系和谐与顺畅。无论是亲密关系、家庭关系,还是人际关系皆是如此。

在关系中,如果一方只是给予而另一方却只是接受,这就会使给予者始终处于一种自我牺牲的位置上,而另一方要么会感觉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要么就是一个未成熟的儿童位置。

人们都懂礼尚往来,但在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不能被很好的践行,这跟每个人自己的内心状态有关,有的人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好当做成理所当然,也就只能做到有来无往,这就会使关系变得倾斜,甚至不能很好的发展。

1.关于给予

一味给予的一方需要反思。要么是自己人格不独立,想要依赖于对方;要么就是感觉对方是弱小的,需要自己不断地帮助,以凸显自己的重要性。

如果是自己人格不够独立,那么这份付出便是祈求对方来照顾自己,因为你自己不相信你可以管理好自己;感觉对方是弱小的需要你的帮助,这种付出便是成就了你自己的了不起,这也不是真正的爱。

以上的付出都是需要对方给予回报的,因此,这种付出需要谨慎而行,否则内心容易失衡。

只有当自己的内心丰满,不再需要依赖对方,也不再需要对方来凸显自己,这时的付出才是真正的爱。

2.关于接受

无论感觉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还是不成熟的孩童,都是当事人的内心如同黑洞般的空洞,需要别人不断地给予自己。你会发现只有婴儿才会只是接受父母的爱,他习惯从父母那里不断的索求,因为他还无力给予对方。

而且,当对方不断给予他时,他会分不清对方究竟是什么身份的人,并统统的把给予者视为自己的父母。他非但不知道回报对方,而且一旦当你某次给予的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标准,他便会对你充满了不满与愤怒。

这都是因为他一直把自己当做成孩子般的身份。这不能完全归咎于童年时期得到的母爱少的缘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父母对自己的呵护,从来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历练,这也是很多啃老孩子的普遍的原因。

3.如何破解

一个巴掌拍不响。通常付出者会觉得很委屈,但正是付出者的付出,才使对方成为被纵容者。你会发现在关系中付出者与接受者是成对出现的。

付出者需要觉察自己,唯有让自己内在独立,不再让对方为自己的重要性等需求而负责,才能够收回自己的无谓的付出。

接受者只有经历自己的成长历练,而不是靠别人来喂养自己,才能够懂得人情世故,也才能知道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不是理所应当。

只有付出者的付出不再盲目,接受者的接受不再想当然,当付出者的付出不再需要回报,而接受者在接受的同时能够心存感恩,关系中双方的付出与接受行为就都变成了正向的情感能量,关系便会和谐与顺畅。

相关文章

  • 关系中的“给予”与“接受”

    在关系中,给予和接受只有平衡,才能够使关系和谐与顺畅。无论是亲密关系、家庭关系,还是人际关系皆是如此。 在关系中,...

  • 一些特别的付出和收取的平衡

    在某些关系中,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差异,例如父母与孩子、老师和学生之间。父母、老师给予孩子、...

  • 给予与接受

    今天看了姐姐推荐给我看的一本书,书名:爱的艺术 其中有提到关于给予与接受的定义与解释说明,举例等。 其实,这个我很...

  • 给予与接受

    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 ——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 这次台湾之行,...

  • 接受与给予

    接受与给予... 前天晚上带孩子们外面吃饭,饭馆人不多,邻桌是一家三口,孩子是个四岁多的女孩。儿子看到有同...

  • 给予与接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习惯,习惯帮助与给予,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路过的陌生人,虽然都是小事,但每次为他人付出...

  • 给予与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但实际上我们却可以给予别人很多的帮助。 我们帮不上别人,一种是认为自己没有...

  • 接受与给予

    我组织的《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共读会上,有讨论过“施比受更有福” 这句话,若从“接受和给予同样重要”来讲,“施比...

  • 给予与接受

    给予比接受更容易快乐,给予后的心情是宽松的。接受别人的给予,虽然需求得到了满足,但精神上有一种感觉叫做不轻松。如果...

  • 给予与接受

    给予者与接受者那个更快乐? 没有能力时,或许作为接受者更为舒服,毕竟没有付出劳动,就能获得资源。就像宝宝,孩子,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系中的“给予”与“接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pp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