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老师分享的是《论语》的15.19,15.20,15.41,主要阐述的是君子“反求诸己”的立世态度,要担忧“君子病无能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及言辞的表达“辞达而已矣。”
(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没有才华,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
在这大千世界,有很多人自信爆棚,感觉自己怀才不遇,是千里马,缺少的是伯乐的赏识。
而孔子的这句话,点出了君子“反求诸己”的重要性,不担心没有伯乐赏识,而只担心自己没有真材实学,这是可贵的君子品质。
孔子在《学而》篇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在《里仁》篇里说“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人生在世,谁都想成就一番事业,取得众人的瞩目,孔子通过不同侧面的“反求诸己”的建议,说明了不要担心天下没有你的位置,而是要担心你自己是否有那个坐在那个位置上的能力,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孔子的这些教诲也是因果关系的体征,执着于果是徒劳的,你应该寻找因,与其临风羡鱼,不如退而织网,只有修养自己,拥有厚德,你自然会被了解知道,得到重用,从而收获硕果累累。
(2)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孔子说:“君子担忧自己终其一生,名声与德行不相符。”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都着急出名,生怕自己出名太慢太晚,很多人买假文凭,职称抄袭论文,谎报业绩,从而造成了名声大于实际贡献,沽名钓誉,言过其实,很多人仅学了一点皮毛,就标榜自己的美德,卖弄自己的学问,想法设法赢得别人的称赞,就像阳明先生所说的“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实际美德没有实现,自我标榜,招来世人对你的非议。
所以说,真君子怵于让自己声誉超过自己的美德。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喜欢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她说过一句很知名的话:“出名要趁早呀!”
张爱玲出生名门望族,祖父是晚清名臣张佩纶,外曾祖父是李鸿章。张爱玲从小聪明多才,七岁开始写小说,12岁在校刊发表文章,18岁在报纸发表第一篇英文散文,24岁发表小说集《传奇》,火遍上海滩,成为20世纪40年代上海最年轻,最为出名的女作家。
而张爱玲的才情是可以与她的声誉媲美的。
她的小说不能归于任何一个小说流派,而是个独特的存在,为中国小说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她奉献的文学精品,无数次再版,就是在今天,依旧是无数人喜爱她的作品,她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在中国小说史具有坐标的价值。
所以说,张爱玲是靠自己的文采20多岁就发表了非常有深度的小说集后享誉上海文坛的,可谓实至名归,更是年少成名的典范,像张爱玲的成功毕竟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认为她的“出名要趁早”跟孔子的“名不称焉”并不冲突,她是属于文采斐然,而又努力践行后出名的。
(3)子曰:“辞达而已矣。”
孔子说:“言辞能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
短短一句话,却意味无穷,内涵深远。所以说,孔子的论语是“微言大义”。
孔子是重视语言表达的,他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他不主张过份的文字修饰,事实叙述清楚就足够了,不需要用华美的辞藻来修饰。用肺腑之语,真诚之语,从心里流淌出来的语言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