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
关于“也”——中考范围的判断句大多是“也”字句,去“也”加现代汉语的判断动词“是”,有时为了通顺也可省略“是”。
2. 关于“是”——古代汉语中的“是”往往是指示性代词,翻译成“这”
3.关于“而”——“而”做连词时可以根据句意翻成“并且”“又”“接着”等,也可保留“而”,也可省略“而”,但做转折词时一定要翻译,“但是,却”。
4.关于“然”——注释中有“……的样子”时,整句翻译时往往会省略“的样子”这几个字(有些原句没有“然”字,但注释有“……的样子”的句子,同样省略“的样子”)
5.关于“者”——“……者”:大部分翻译为“……的人”,但有时不是指人,指物,有时指人,但“人”字省略。
6.关于“所”——“所+……”所字结构:其一,所+动词=名词性组词,翻译时“所”字省略。其二,表示被动,如所+“为”“被”。
7.关于“唯(惟)”——“唯+……”唯字结构:一般是倒装句(宾语前置),例如“唯命是从”(也有“惟命是从”),其中“是”是宾语前置提示词,省略;从是动词,服从;命是宾语,命令。原词把宾语调到了动词前(所以叫宾语前置),调换成现代汉语语序是“唯+动词+宾语”,即“唯从命”。《学弈》中“惟弈秋之为听”,“之”“为”都可以作为宾语前置提示词,调整语序是“惟听弈秋”。
8.关于“相”——“相+……”相字结构:其一,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翻译时相字省略。其二,表示动作的交互关系,如“相互”。
约定俗成的成语可不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