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位爸爸发了一条对“家长群”抱怨的短视频,在网上引起广大家长的共鸣,获得了几十万的点赞。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
“我那么有时间收群消息,我不会自己教吗?”
“整天不是让我去报补习班,就是让我帮忙改作业,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
“说实在的,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

就这么一条视频获得几十万的点赞,背后的原因正如网友说的,其实很多家长对“家长群”早就不满了,只是“敢怒不敢言”,现在终于有人站出来说话了,说出了广大家长的心声,自然获得的支持率就高。
02
当然,这位家长的抱怨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毕竟作为家长必要时还是要配合老师的工作。
作为两个小孩的家长,很明白这位中年父亲的霸气吐槽,确实现在家长群给家长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困惑。
“家长群”作为微信兴起后的新生事物,我们得感谢科技的发达所带来的生活上的便利。此前与老师的沟通更多的是靠面对面的沟通和电话的沟通,这样的沟通方式始终受到时空的限制,但“家长群”完全解决了家长与老师之间因时空障碍而沟通不畅的问题。
有了“家长群”,家长时刻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而且视频、语音等,显得更直接,这种直播,让家长更放心。
有了“家长群”,家长可以随时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等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的薄弱环节等,让家长对班级和孩子都有更加详细的了解。
有了“家长群”,家长也增强了家长与其他家长的沟通,这样同学家长间的沟通了解,也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03
当然,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家长群在给家长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家长不少的困惑。
“家长群”变成了家长的”任务群“。因为老师经常在上面布置一些家长必须完成的”作业“,如督促孩子学习、配合学校完成调查工作、配合上级完成一些检查性、政治性的工作,每天任务不断。有些家长被”家长群“压垮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每天繁重工作的同时,还要随时留意孩子的”家长群“上的任务,一有什么差池,就会影响到孩子个人,家长也不敢掉以轻心,这也是这位父亲吐槽的缘故。
有媒体报道,在国庆前,有一位爸爸在家长会上嚎啕大哭,原因就是他不回复家长群上的信息,被老师提醒后,突然就失控了,边哭边说自己加班、开会又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能让一个男人在公众场合嚎啕大哭,可见“家长群”的威力所在。

家长群“有时也是变成了”攀比群“,这位家长晒一下天价培训班,那位家长晒一下旅游的美景美食,又一位家长晒一下孩子的各类兴趣班等等,这些都无形中形成了”攀比“的风气。
更有甚者,家长群还变相地变成了“促销群”,家长群有时可能变成了一些教师或者家长的“促销群”,推销自己的课程的有,推销自己商品的有,推销自己代理货物的有,各种各样的导购、促销信息狂轰滥炸,对家长们来说,是信息污染和垃圾。
04
对于微信”家长群“这一新事物,不是说因为有弊端就一禁了之,而是要利用好其带给我们的便利,尽量克服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是在制度层面上,要为家长群订立相关的规则。如在建立家长群的时候,老师可以设定群的发言规则,如只允许老师在上面发布通知类的消息、文字等,其他的家长在微信群上要禁言。如规定禁止群里的促销、购物等的行为,违反规则者要接受相应的处罚,如每次罚款作为班级使用经费等。一旦订立了规则,就共同遵守,违者必罚。
二是在老师层面上,班级老师要以身作则。老师该有老师的模样,老师该要承担老师该有的责任,不是当教育的“甩手掌柜”,将本该自己做的事情,本该自己负的责任甩给家长。

老师要做好家长群的管理,不该在家长群发布的信息不发布,该在家长群发布的信息才发布,同时禁止学生家长的一些无理发言、发商品链接、发虚假信息等。凡是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家长间的矛盾等的事件要及时介入处理。如前段时间的上海两名小学生家长在家长群上约架,这时候就要有相关的及时的介入处理措施。
三是在家长层面,要理性看待家长群。虽然家长群有时会带来一些信息的滋扰,但实际上还是一种比较好的家校沟通模式,如果家长实在不想被家长群打扰,可以设置免打扰功能,但建议对于一些关于孩子的信息还是要及时抽空查看。
四是在学校层面上,应该要分清家校的责任。在孩子的教育上,学校该负什么责任?家长该负什么责任?应该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学校必须负起该负的责任,老师也该负起老师该负的责任,家长也负起自己家庭教育的责任,只有每个人角色定位明确,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家校间的良性互动,为孩子创造更广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依靠于家校的良好合作,所以“我就退出微信群怎么了”的家长虽然有其退出的底气和理由,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建议家长采取与学校“背道而驰”的教育方式。
家长还是要尽量地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尊重老师、尊重学校,才是孩子接受老师、接受学校教育方式的明智之举。
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