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因为外甥在现场看比赛,看他的朋友圈似乎也喜欢那位运动员,我就关注起来了。
我先是在妹妹的朋友圈评论说:个人偏见,我对这个女孩没什么好感,感觉她是有专业包装运作的。
这一点,我得强调是个人偏见,因为事实并不清楚。而且就算包装运作也无可厚非,想出位想红是个人选择,没有什么问题。能够拿到很多代言也是人家的本事。
那套出场动作刻意为之又怎样呢?只是我自己看不惯不喜欢而已。纹身是我完全能接受的。总之,这一切都不是公开去喷一个人的理由。但网络言论的这些现象很正常,事情一出来就会这样发酵。
言论有两面,另一面是维护的。假如她真的是包装的话,其实不管成绩如何都是有效果的,因为必然会有这样一拨维护的观点出来。
那些点在于运动员为国争光,不管成绩如何都不该被骂。有个性怎么了?怎么这么老观念之类……其实这些观点都是很片面的。
我在外甥下面评论说,多学学冠军,好好加油哦!他回复我后,我又说专注才能走得远,另一位不建议学,太想出位了。这话我是带着情绪呢。
孩子不同意我的观点,说她们各有各的优点,还是太年轻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二十几岁的姐姐太年轻,也是相当可爱的。
尽管带有偏见情绪,我想强调的是专注的问题,我说她们都很优秀,可高手对决只差一毫,你如果读了关于顶级运动员心态的书,你就能明白了,专注与纯粹非常重要。
我记得邓亚萍说过“目的性颤抖”。临到最后为什么会被翻盘,就是因为眼看就要赢了,脑子里飘起了大量赢了之后的场面,专注度就下降了,人也变得越来越急切,最后反而输了。
她自然不会说临发枪的0.01秒在想什么,甚至她自己也无法控制念头的产生,这一点原本就是几乎没人可以控制的事。我们的脑子无时无刻不在起念。但很有可能就是这0.01秒,事情就出现了。
外甥也在练体育,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专注与纯粹能减少杂念。毕竟全方面天才似的人运动场上也寥寥无几,哪怕是奥运冠军,大多也是极刻苦训练又艰难比赛拿下来了。
顶级运动员,不光要技术水平高,最后的差距就在心态上了。
这是外行话,感觉相对来说像田径、跳水之类的项目,比较容易纯粹与专注,一般只要自己做得够强够好就可以了。像乒乓球之类的对抗性比赛,相对复杂点,但是也只要处理过来的球就好,与人接触面少。像击剑之类的,直面对手,要考虑的就多了,不光技术要到位还得考虑谋略,心态上就会复杂很多。
外行的感觉来自于自己不够用的脑子,因为自己想不了那么复杂,判断对手的招术这就复杂了。或许这事可以反过来看,可能就是因为复杂,要想的很多,反而更容易专注了。脑子没空去想什么赢了之后的事,没空目的性颤抖也是说不定的。
脑子需要忙碌才能全身心地调动起来,说不定是这样的。
人心是复杂的,一切都无可厚非,我个人有喜好也无可厚非。运动员本身没什么可骂的。将来真要走网红路线也是她的选择,毕竟年纪在这里,她有这个权利,这都没有什么。女孩绝对比一般人的内心要强大很多,从她的角度来说,承担起网络的力量也是她的功课,也不必刻意去义愤填膺。
专注这件事也的确重要,我算是给自己的情绪给圆了回来。重点我也是希望外甥低调勤奋点,这孩子多少是折腾人的,也在走歪的边缘,合适的偶像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