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本质是为客户解决问题,并且其成本要小于客户不通过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产生的成本,从这个过程中营利。而且这个成本越低越好。成本在这里不单只是一个交易价格的问题,而是解决这个问题所可能产生的总花费。比如我的行业,一个建筑工程队做一个一年期的建筑项目,需要为建筑工人配备厨房。这里工程队的需求是需要一个能稳定工作一年的设备,市场上有500元的产品,品质低,无质保,但能用一年。也有1500元的产品,品质稍好,有远程质保,设计使用寿命5年。还有5000元的产品,不仅品质好,外观时尚大气,运用了很多新技术,可实现线下质保。对于施工队来说,显然第一个产品更合适,假如他去买更高层次的产品,则要多付出1000元的成本去多买4年他们用不了的使用寿命,考虑到施工队的流动性很大,而且人员分散,设备几乎很难回收重复利用。但假如是一家餐馆,在其考虑长期营业的基础上,对产品的要求就会更高,一方面设备在其营业过程中是主要生产资料,其对主要营业收入的影响是很大的,假如一台设备出了问题,食物就做不好,当天就没有收入,甚至会给他的客户很坏的体验。餐馆会愿意为了更多的使用寿命和及时的售后支付价格。而如果买第一种产品,需要5台尚不能到达第二种产品的效果,这样算下来,第二种产品的成本依然是低的。但对于五星级酒店,大型学校食堂就又不一样了,食堂人员众多,对协调和效率要求高,也特别注意形象和食品健康和安全,对食物的品味也有要求,这就需要设备有更好的质量,同时最好能帮助其解决效率和口感问题。对于一些特色餐饮店也是,比如海鲜店,要求蒸汽温度120摄氏度,蒸的时间精确到秒。这些都是要额外支付成本才能做到的。
关于微电脑控制器和物联网应用的需求,其实首先是针对大型餐饮的,其要求协调与效率,而对设备进行基于固定程序的控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人是最难管的,厨房管理的成本相当高昂,一个以15人计的餐饮厨房每年的人力运营大约在150万-180万/年之间,这里不仅包括人力工资,还有为了实现厨房管理所承担的制度成本,因为人力误差导致的试错成本。而匹配如此厨房团队的设备成本在16-20万元左右。假如能够使用微电脑控制,物联网平台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沟通,以之完成设备之间工作的协调性,完全由设备来安排人员作业,一个15人团队的厨房完全可以由2-3个人就实现正常运行。那么人力运行成本将会被大约降到25-30万元/年,而仅用花5万元就能实现这个转化。由此一个厨房的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而设备仅需每年1万元左右的维护费用,同时还能大大减少人工不确定性,保证菜品稳定。
对于特色餐饮来说,则可以通过量化的形式对菜品进行控制,以前我们是靠经验来确定一盘鱼要蒸多久合适,一个蛋糕要烘焙多久,一块牛扒要烤多久,一个鸡腿要炸多久,一个菜要怎么炒。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对原材料进行记录,对烹饪时间也进行记录,并为客户提供菜品打分,平台可以通过这些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调整烹饪模式。最终实现的是菜品的不断提升。
对于小型餐饮店,比如早餐店,面食店。他主要能解决的是一个预约自动工作和定时定温的功能,同时也可满足降低能耗的作用。通过微电脑控制端对设备温度,湿度的监测,随时调整工作的功率和热负荷。早餐店老板不必再3-4点钟就起床准备食材,甚至设备能够自动调整温度和湿度来为食材保鲜。
能耗监测,污染控制,设备间整体协调,菜品控制,这仅仅是物联网智能厨房为降低厨房运行成本,提高厨房运行质量能做到的很少一部分事情。在这里有无尽的遐想空间。
餐饮企业首先是一个B端,toB的服务在于面对的客户是一个更加接近理性人的实体,说来人类成立公司,也是为了抵抗个人理性的缺陷,为了使运作实体更符合市场经济中关于理性人的假设。因此我在这个生意里很少去谈人性,toB服务的核心是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地帮助企业去完成这件事,比如钉钉,比如企业微信,用户评分并不能抵挡其极速扩张。
在我的意识里有两条最基本的公设,生物演化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商业的目的是以比客户更低成本的方式为客户解决问题。而后一条与前一条是相通的。我们成立的公司的使命是提升全球商用设备的信息传递效率,以此进一步解放人类的生产力,最终是为了对抗人类的异化,让每个人活成一个目的。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