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822778/e5d871c21be28006.gif)
第一次知道《看见》这本书,是因为她对于同性恋的解释,当我真正看到这章的时候,我感觉特别沉重,一点也不做作。
我们上的形势与政策,老师在上面讲马克思主义,枯燥地不行,我在下面,每多看一页,就要抬头看一眼缓一缓,我怕自己下一秒忍不住哭出来,下课从教室里出来,耳机里音乐还在放,心里一种说不来的感觉涌上来,眼泪流出来的下一秒,我摘掉了耳机。我说不出任何一句对这个话题的描述,总觉得话从我嘴里说出来,就特别轻浮。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这个题材,是因为一本热度很高的书,买之前,我其实不知道这是讲同性,书看到一半,觉得不对劲,在钢厂,蒋丞亲了顾飞一下,我心里“哇”地一下,好棒啊,我也不知道那一瞬间哇一下的兴奋感是不是来自猎奇心理,反正挺新奇的一个话题,我就像被打开了新世界。
后来,我在B站刷到一个叫六九正的博主,他喜欢一个叫粥粥的男孩,可他妈妈带着他去医院,妈妈觉得他有精神病,因为他是同性恋,那条非正常拍摄的视频获得百万播放,我说不出来人权这么高深的话题,就是觉得本来不应该这样的。
去年的时候,我关注的一个博主发布一个泰剧的片段,大概来讲就是一个瞬间打脸的反差的对比,一个男生亲了另一个男生,但那个男生觉得特别恶心,特别讨厌亲他的那个男生,在反差之后,被亲的男生因为那个男生和别的女生亲近就很生气,视频剪的挺有意思的,我有次闲着没事情,突然想起这个视频,就去看了这部剧。也是这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不期八字,这几个平均年龄二十来岁的男孩让我重新认识了爱。
鲁迅说:从来如此,便对吗?
从古以来的制度人们总是深信不疑,所以根深蒂固的思想让人们对于这样与惯例有差异的人避而远之,可是现实是存在的,少数的人像胆大的孩子,冲着胆子扯开一丝阳光,那些怯生生被藏在帘子后面的胆小鬼观望着,心里痒着,有人忍不了了就试着多往前迈一步,但依旧有一群“孩子”被父母压在帘子后,就是被压着,被这样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压制着,阳光就在帘子另一边,可怎么也出不去,阳光啊,刺眼又明媚,让人恨得牙痒痒。
如果,如果的话,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们期望的那天早一点,再早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