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自己的观察者

做自己的观察者

作者: Janeymin | 来源:发表于2018-11-30 19:31 被阅读0次

    “如果你试着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会发现情绪就像天空的浮云,多变而易散,远看一朵一朵,仿佛人能在上面漫步,但走近一看,才发现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尽管如此,天空还是经常出现浮云,在我们心性的天空中,情绪的浮云聚成云团,构成我们的心境。快乐满足的情绪多,心境便安乐。”这是希阿荣博堪布用优美的语句来描述观察自己的情绪和起心动念对我们的作用。

    这个世间存在着无以计数的各种情绪,情绪和念头总是变化无常。旁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一个举动都会引发我们的喜怒哀乐。每一刹那,无数的情绪因我们的误判、偏见和无明而产生。当我们被愤怒、嫉妒、恐惧、烦躁等情绪困扰而无法停止时,恶劣情绪会传递给周围的人。心理学中的踢猫效应就指出了人的恶劣情绪会沿着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依次传递。“踢猫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不同的是,我们有时候是“踢猫”的那个人,有时候则是“被踢”的那个人。

    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如何让自己不被情绪推着到处乱跑?《阿含经》中“四念处”的修行法门告诉我们要从身、受、心、法着手,如实地觉察自己的身心。南怀瑾说,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善护念。《金刚经》的重点也是善护念。善护念告诉我们,好好照应你的起心动念,做自己的观察者。当情绪升起时,我们就会立即发现它。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自己有情绪,并不带评判地看着它时,情绪就会慢慢消散。

    持续地做自己的观察者的训练,我们会发现,有时候不是眼前的人或事引发了你的情绪,而是对引发事件原因的懊悔,或是对事件发生的结果的担心导致了情绪的产生。庄子曰: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佛法曰: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心理学认为,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也没有任何事情会发生在未来,所有的事情都只发生在当下。然而,如果不能做自己的观察者,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一切理论在问题面前都毫无用处,因为问题引发的情绪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将一切理论都抛诸脑后。

    做自己的观察者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因为它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要不评判、不回避。一旦开始做自己的观察者,你会发现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无知,以前当你不高兴或遇到问题时,就会焦虑、尖刻、迁怒、自责和沉浸在情绪的发泄中。在这种情绪的惯性中,幸福就像掉在毛驴前面的胡萝卜。不改变这种惯性,生活只会轮回。正如佛法所言,一念无明,即堕轮回。轮回是一种惯性,通过自我观察,可以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地停下来。

    人类的真理都殊途同归地指出,每个人都是一切问题的中心,不往内观照,无法真正消除迷惑,无明是我们痛苦的根源。如果我们能像观察自己脸上的斑点皱纹一样,去了解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动,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自己的观察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hk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