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秦策:义渠君之魏

秦策:义渠君之魏

作者: 赣江边的锤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6-11 10:51 被阅读0次

    看过《芈月传》的观众,应该对里面的义渠君形象印象深刻。锤子有位女性友人,曾经一副花痴相对着义渠君舔屏,那样子让锤子终生难忘。

    义渠,是个草原民族,胡人部落,位于秦国后方。在先秦时期,草原民族的战斗力都比较强悍,他们依仗着骑兵的优势,屡屡骚扰中原各国。当年春秋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要攘的夷,就包括北方的游牧部落和南方妄自尊大的楚国。当时中原各国的势力大致被压缩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狭小区域,要是再不奋起攘夷,不用等秦国一统,华夏各诸侯国很可能就被北方的胡人骑兵给灭了。春秋时这一次攘夷运动持续了较长时间,成果也比较显著。到了战国时期,中原腹地基本摆脱了胡人的威胁,不过靠北的秦国、赵国和燕国还要时不时面对北方草原民族的骚扰。

    对于秦国来说,义渠,任何时候都要灭。不灭不行。你想想,你带着军队,出了城,吃着军粮打着仗。突然就被义渠捅了“屁股”!所以,没有义渠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再强大的国家也很难应对双线作战的窘境。当年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就确定了,攻破柏林只是时间问题。两千多年前,义渠让同样面对双线作战的秦国很是犯难。义渠国离秦国太近了,它和其他的游牧部族不同,社会程度很可能已经进入半农半牧阶段。这意味着义渠国,并不会像其他草原胡人一样,南下打劫一票以后,又返回北方草原,消失得无影无踪,等上次打劫的东西用完了,再南下骚扰。而是楔在秦国背后的一颗钉子,随时都能配合山东六国对秦国展开偷袭。义渠君不仅仅是个胡人,很可能是个半中原化(其实最好说半汉化,不过这时候还没有汉的概念)的胡人。他和中原各国有很紧密的来往。本篇原文主要记述的就是义渠君在魏国和魏国大臣公孙衍的对话。公孙衍给他点明了秦国可能面临的双线作战的窘境,并且告知这样做对义渠的好处。“要是山东六国和秦国无战事,那秦国就会专心对付义渠。反之,秦国就会想办法巴结义渠”。这也就是暗示义渠君,秦国派使者来义渠国送重礼的日子,就是义渠趁火打劫的机会。

    后来秦国与山东五国发生战争,陈轸给秦王出主意,贿赂安抚义渠,以避免两线作战。义渠君一看,呀哈,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于是起兵,偷袭,大败秦人于李帛城下。

    公孙衍这一手闲棋下得可真好。经过这一次失败,秦国君臣该明白,不灭义渠,秦国永无宁日。

    最后我们分析下,秦国有没有可能避免被义渠偷袭呢?锤子认为是有的。陈轸给秦王出的主意看似很好,但是在秦国和东方国家开战的当口,主动向义渠示好,等于告诉对方我很心虚,怕你趁这个时候来打我,请你收下礼物不要来。

    在我方空虚的时候,向敌人示好,等于向敌人示弱。

    秦国此时应该彻底打消向义渠示好的念头,主动放出消息,秦国现在内部空虚,就怕义渠在后面偷袭,然后在边界正大光明地做出,已经做好了迎击义渠的准备,最好再派少量的军队作疑兵,吓唬义渠。这办法不一定能成功阻挠义渠偷袭,不过总比直接给义渠送礼示弱好,何妨一试?

    原文

    义渠君之魏,公孙衍谓义渠君曰:“道远,臣不得复过矣,请谒事情。”义渠君口:“愿闻之。”对曰:“中国无事于秦,则秦且烧焫获君之国;中国为有事于秦,则秦且轻使重币,而事君之国也。”义渠君曰:“谨闻令。”

    居无几何,五国伐秦。陈圳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王不如赂之以抚其心。”秦王曰:“善。”因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遗义渠君。

    义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乃公孙衍之所谓也。”因起兵袭秦,大败秦人于李帛之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策:义渠君之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ic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