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香年华
《民国先生》:何为先生

《民国先生》:何为先生

作者: 灰色乔木 | 来源:发表于2023-01-27 11:09 被阅读0次

    “先生”一词产生于何时已很难确知,但是大行于民国是无疑的,所以将“民国”与“先生”缀而为一书名,不但确切,更是别有情韵。

    当然,“先生”一词我们今天仍在使用,只是词义的外延已明显缩小,一般都只用作对男性的一种尊称;而在民国时期,它这一词义当然也有,但更多场合是一种特称,即对师者的称谓。《民国先生》所写的人物,基本都是教育界人士,即使是没有做过教师的,但其人生也多与教育沾着边儿,且作者写他们时,其写作立意也多从他们的教育人生出发。因此,《民国先生》一书,其“先生”落到实处,大致上便是今天的“老师”,所以该书实际上是一部叙写民国教师、品评民国教育的书。

    中国从晚清到民国的一段历史,是中华民族因落后陷入列强欺凌的历史,但与此同时,也是中华儿女和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发奋图强的历史。从洋务到改良,从“实业救国”到“教育救国”,走过的是一条曲折而艰难的道路,其精神可歌可泣。

    《民国先生》一书篇什不多,所写人物也不多,也就十多位。作者为什么就选这十多位来写,而不选别人?这首先就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蔡元培和梁启超,是作者选作开篇书写的两位。众所周知,蔡元培以“兼容并包”思想主掌北大,为中国真正意义的现代高等教育开启了先河、树立了榜样,为此被后世称为“中国大学之父”;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一位具有启蒙思想的教育家,其以“新国民从新子女开始”切入教育,将自己的子女都培养成了精英。因此,通过蔡元培、梁启超,作者或许想告诫启发读者,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互动和优化,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因为说到底,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教育莫过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了。《从张謇到陈嘉庚再到李光前》一文,不但让读者看到了一批仁人志士,思想从“实业救国”到“教育救国”的转变过程,更让读者看到他们以一种办实业的精神办教育,其中几多无私,几多执着,几多神圣!创办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张元济、陆费逵,以及作为出版家的叶圣陶和鲁迅,如何秉持教育家的良知办出版,通过作者的叙写,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至于胡适、徐志摩、朱自清等人,他们或作为学者,或作为诗人,或作为作家,都为一般人所熟悉,但作为教育家的他们,读者也可通过作者的叙写而对他们的人生获得许多新的认识。

    存续时间只三十多年的民国,若以政治、经济论之,无足称道,但似乎唯有教育,让今天的人们总津津乐道,在人们印象中,那似乎是一个思想兼容并包、大师风格多样、人才层出不穷的时代。《民国先生》一书,再现了近代教育家和知识分子不为人知的风采、情意、抱负与挣扎。

    书中以人带事,不但介绍了民国时传统学校教育的情况,也探讨了家庭教育,教育出版,学校音乐教育等问题,令读者在感慨之余,也对当下的教育产生思考。

    民国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改革开放至今也四十多年。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举世公认,但相比之下,似乎唯教育改革成了一块短板。放眼今天的教育,要使教育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发挥应有之义,靠学校和老师只传授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的顶层设计、中级设计和底层设计不仅要立足眼前,更要放眼未来,以适应未来变化的世界。

    几经变迁,今天的教师,学生已不称其为“先生”,而是改称“老师”了。看起来民国的“先生”,从词汇意义上与之相对应的便是今天的“老师”,但今天的“老师”们,与民国时“先生”们相比,学识暂且不说,仅就情怀、境界和品格来说,能与之比肩或有所超越吗?更别提现实生活中,将自己的老师称为“老板”的那些孩子。仅凭这一点,我们也该读一读这本《民国先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先生》:何为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ke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