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维可视化教学》有感1

《思维可视化教学》有感1

作者: 阜欣谢健 | 来源:发表于2024-02-27 21:06 被阅读0次

    阅读《思维可视化教学》重读69——79页

    摘抄:

    付出与收获

    1.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或提供一个主题供学生探索,学生自行回答。

    2.老师描述学生们再分享想法时将要解释或讨论的内容。

    3.老师根据收集想法的数量或收集想法的时间设定一个目标。

    4.学生们站起来,与同伴交流,倾听彼此最初的反应。然后,每个学生都对他们的同伴初始反应“给出”一个新想法,阐述这个附加项的重要性。

    5.学生找到新的合作伙伴,按照预定次数或预定时间重复该过程。

    6.学生们回到他们的小组,并分享他们扩展的想法。

    阅读心得:

    上面的6条应该时“付出与收获”的步骤吧,总起来说,“付出与收获”就是抛出一个课题,学生自己写下自己最初的观点,然后自由结合与同伴交流,倾听并记录新伙伴有意义的想法,最后回到小组再分享他们的收获。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们站起来寻找新伙伴,先分享自己的想法,然后倾听新伙伴的想法并进行记录,这样就像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个思想。”这样在不断的寻找新伙伴的过程中,就得到了更多的思想,并且老师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寻找同龄的小伙伴,我感觉还可以寻找更多的人去交流。

    “强大的学习是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展开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越来越有感触,尤其是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会一直盯着老师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这就是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这些学生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也会做到认真聆听。还有一部分学生眼神茫然,不喜欢回答问题,就没有合作和交流,学习情况一般就比较不理想。所以学习一定是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更重要的是在小组或班级中产生学习的欲望与动力,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最高效的。

    “付出与收获”内容的选择可以用于各种各样的内容,但是我在思考数学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呢?一开始我想的是数学课不适合这样的思维模式,但是通过反复阅读这一段,我发现我被教材或课标困住了,不敢打破教材和课标的限制,就怕最后的考试。看来自己的教学意识还是不够开朗,应该努力去放手,数学教学一定不是只有手里的这本教材,应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想法和内容,如果可以合理的用好“付出与收获”的话,我相信学生会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会对数学的探究更加深远。

    那么到底数学中哪些内容适合呢?我认为可以从“综合与实践”开始实验,并且我感觉如果打破小组的界限,孩子们的思维应该更加开阔。但是我也在思考这样的课堂纪律的问题,如何组织教学呢?学生能不能出现我们想要的最终结果?因为我们预设的都是最理想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们能做到吗?会不会交流着就开小差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非常高,我有应该怎样组织呢?学困生如何学习交流呢?当然这样的思维模式需要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如果学生适应了这样的模式,相信课堂的效率也是非常高的。

    总之,关于“付出与收获”这一思维模式对课堂、教师提出了新挑战和机遇,如果能很好的去运用,课堂就会达到了我们倡导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习模式,这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摸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可视化教学》有感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lx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