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鲁迅先生普遍认识停留在:一位辛辣尖刻的小说家,他以笔墨为枪弹,抨击旧社会的暗无天日、民众的愚昧无知。读过鲁迅的《风筝》这篇散文之后,我认识到一个富有温情、内心柔软、更加有血有肉的鲁迅先生。
《风筝》一文,鲁迅回忆了年少的自己折断小弟的蝴蝶风筝,斥责小弟:“这是没出息孩子才玩的玩艺!”鲁迅后来看到一篇国外的文章,明白了游戏是孩子们的天使,玩是孩子的天性,鲁迅先生恍然大悟,称自己扼杀了小弟的天性。人过中年的鲁迅,再次看到天空的风筝,忆及往事,悲哀之情流露在《风筝》一文的字里行间。
在读这篇散文的时候,我看到一个陌生的鲁迅。他不再是一个以文字作为匕首向敌人投射的勇士,而是一个头发依稀泛白的大叔,念及年少的无知,自责叹息,坐立不安。鲁迅先生在《风筝》中自责的样子,让我内心颇为不安,他也只是一个孩童,竟遭受着良心的谴责!假如我穿梭到那个时代,鲁迅先生,我要向你讲一讲我的故事,希望它能帮助你走出自责的牢笼。
鲁迅先生,你听一听这个故事吧。我和哥哥相差四岁,哥哥作为大孩子,不喜欢与我这个小屁孩玩耍。当我被堂兄妹叫嚣的心烦意乱的时候,我仿佛成了自己眼里的哥哥。我是一个累赘,一个会问无聊问题的小孩。哥哥出去玩,我会尽力跟着,可我跟不上他的步伐,哥哥玩起游戏也不自在。后来哥哥出去玩,都是悄悄地出门,免得让我发现。
哥哥成绩好,不会的数学题,我先问他,他总能轻易解答我的问题,可是哥哥并不喜欢教会我,因为我比较笨。哥哥讲题快,我脑袋笨,他讲过一遍,我一头雾水,两三遍讲过,才见效果。久而久之,我问他问题,哥哥越发不耐烦,对于我也是越发嫌恶,在我一遍又一遍的央求下,他会狠狠地说:“你真笨!”听到“笨”这个字眼,我的小脸蛋涨的通红,耳根发热,我好想哭出来,幼小的自尊心作祟,越这样我越会隐忍。
长大的我,坚强、独立、隐忍,能自己做成的事,不轻易求人帮忙。我觉得小时候哥哥说我“笨”的时候,应该嚎啕大哭一场,小小年纪就把情绪压在心底,这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啊!
在了解不少心理学知识后,我认识到了“原生家庭”这个词,原生家庭论应用到各种领域,也为不少人信服。原生家庭会对我们的心理世界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类比来看,我们一生中接触的人、社会、书籍,也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效应,这些效应带着正负电荷,不会消失,但可以缓和。出生时我们的心灵是纯粹的,父母的悉心呵护使心灵茁壮成长,但如果一直施加父母般甜蜜的爱,有违成长法则,会形成一个奇怪的形态,壮硕的身躯,带着婴儿帽的怪物——巨婴。我是说,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了复杂多样的环境。
长大以后,我仍能回忆起“笨”字,但又能怎么样呢?越长大,接受的事物越多,理解了许多事不是非此即彼,远没有对错是非那么简单。
《风筝》中的你,还只是孩子,但是长大的你回忆起这件事,加入时空的因素,使你误以为一个成年人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说白了,只是一个逼真的假象!
鲁迅先生,一个大一点的孩子与一个小屁孩比学识的丰富,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一个小屁孩偷偷制作胡蝶风筝,违反了大孩子眼中的规则与一个大孩子折断小屁孩的风筝,又有什么差别呢?
鲁迅先生,我讲这个故事,你能明白用意何在吧!年少时候,我们做下的事,怎么能明确地分辨出是非对错?长大后的我们,面对儿时的被害者,最好的方法,不是获取谅解,而是选择遗忘。时光是一剂良药,它使伤口愈合,使破镜重圆。
劝慰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你的小弟,建人,或许已经忘却这件事,又或者,早已在生活的漩涡中取得了领悟,他的一句忘了,是告诉你:我不怪你,忘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