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平日冷清的小城像是焕发了第二春,摇身一变化为不夜城。一时之间,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各种外地牌照的车辆、与小城格格不入的装扮混杂其中,但不变的却是那地道的乡音和脸上的笑容。
这段时间,生意最火的要数KTV和大排档了,客似云来,各种聚会接踵而至。无论你是在北上广奋斗打拼、还是在二三线城市偏居一隅、抑或是在小城扎根故乡,在这里都能找到归属。
包厢一坐,再没有空间上的隔阂,不聊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也不聊小城市没有未来,上至国计民策,小至柴米油盐,满满的都是话题。在这里,没有所谓的圈子,有的只是重逢的喜悦。
大家都默契地甚少提及自己的生活,没有说教,更没有优越感,大家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并没有什么三六九等。
你可以在北上广朝九晚五,每天西装革履,步履匆匆,花费数小时在路上,公交地铁一站到底,吃饭基本是在快餐店凑合,偶尔自己下厨提高质量…虽然忙碌与紧绷,但周遭同样心怀梦想,行色匆匆的人会告诉你,你并不孤单。
也可以选择在家乡朝九晚五,下班了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饭,可以穿过半个城区只为吃一顿理想的早餐,可以打开房门周围全是熟识…过着悠哉游哉的慢生活,尽享小城市的闲适与温馨。
生活的问题,从来不在于你在哪里,采用何种方式,它是那么的复杂,以至于你根本不知道它到底是个怎样的问题。
不知从何时起,突然发现,网上的事情,评论往往比原文更加精彩,人们总是热衷于发表看法。
比如说:有位在读大学生,在某论坛发贴说:自己一边上学,一边和出版社合作,在校内出售各种考证用的书籍,月入数万,现在学业繁重,在考虑要不要坚持下去。
贴子一出,瞬间登顶热贴排行,回复者甚众,有人表示惊叹,有人表示折服,有表支持,有表鼓励的,然而这竟只是少数。更多的人,是持批判的态度。
有人说:学生不注重学业,年纪轻轻非要往商场钻?须知万盘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副迂腐的说教先生嘴脸。
也有人说:校园本该是纯洁之地,却要让它沾上商业气息,带了坏头。
也有人说:你眼中只有那点蝇头小利,身在宝山却不知宝为何物,日后的成就也就如此了。
更有人说:月入数万?怕是赚了不少黑心钱吧,同学都不放过,奸商!
……
看到这些,我有些心惊。难道说,别人的生活,一定要照着我们的意愿么?
我突然想起了那个父子骑驴的故事。
有这么一种人,你在看电影的时候,他在看书;你在逛街的时候,他在看书;你在旅行的时候,他在看书;你在朋友圈晒美食,Po自拍,秀恩爱的时候,他却转发了一堆你看不懂的公式和名词;当你们在背后议论他装逼的时候,他还是在看书。
在你们觉得他是在秀智商,生活无趣的时候,他已经发表了多篇专业学术报告,默默地揽下了几个国家级奖项.
你以为别人枯燥无味的生活,别人却是乐在其中,你所鄙夷的别人的生活,可能比你想象中好上百倍。
有人要吃狗肉,你看不惯,但你却不知道,这是别人传承上千年的传统,如同春节一般,是一件盛事…
有人不上班,长期宅在家里,你说别人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是啃老族,但你却不知道,别人是一名自由职业者,自律得可怕…
有人在朋友圈晒表晒包包,你说别人在炫富,但你却不知道,这是别人激励自己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轻易的评判别人的生活,不过是因为我们自身经历得少,仅凭自己浅薄的所知,所作出的主观判断,这其实并不明智。
很多人总是过于喜欢评判他人的生活,却没有发现他自己的人生,还需要多加用心。
人和人之间,相互理解是困难的,不要总看着水面上的冰山,须知水面下的部分,往往蕴藏的才是本质。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理解他人的生活,也是一种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