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受争议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有些话还是想写出来。
本文所述读书仅指阅读书籍,并没有上学的意思,切莫望文生义。
过去几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到很多社会各阶层的人,有财大气粗、资产上亿的工厂老板;有终日西装革履、年入数百万的企业高管;有整日公交地铁、公司出租房两点一线的白领一族;有日复一日、坐等退休的政事业单位员工、有个体户、也有普通工人。
接触的人多了,感触也很深,上至老板高层,下至一线工人,甚至学生,都有些反感读书。
很多老板,对于读书,是嗤之以鼻的,他们更喜欢私底下讨论各种小道消息,茶庄一坐,谈起各项政策便是口若悬河。在他们的办公室,最显眼的永远是美轮美奂的豪华书柜和琳琅满目的书籍,虽然他们压根没翻过几次。在他们的认知里,读书无疑是浪费时间,但他们的求知欲却很强,对各种培训班趋之若鹜,哪怕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三五天报价数十万的课程,说买就买,眉头都不眨一下。
至于普通人,更是功利心十足,没有可见的利益,谁也不会主动拿起书本,他们平时的阅读仅限于微博、QQ、微信等途径的碎片化阅读,而且不会去甄别真伪,听风便是雨。
上次有个朋友要创业,准备进入一个对于他来说是个全新领域的行业,来征求我的意见,我给他推荐了几本书,都是关于其即将要进入的领域的。不久后他把书本还给了我,我翻了一下,里面的书签都还在原来的位置。相比这些书,他更相信朋友圈里流传的各种如“管理者都应该学习的N种法则,9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技巧”等内容。
有时,我也有些纳闷:这个社会怎么了?这些人怎么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如果你说你经常读书,想必周围的人少不得吐槽几句:读书有卵用,浪费时间,多跟我们出去玩玩吧,给你介绍个贵人,提携你一下,够你少奋斗几年了。现在这个社会读书没用啦,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这个能力到底是什么?那就见仁见智了。
得益于前些年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风口,站在这些风口上,别说是人,猪都能封神。这些风口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富豪和神话,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富起来的,说是稀里糊涂一夜暴富也不为过。因而我们身边便有了诸如”炒股数月一朝实现财务自由、退休老人炒房坐拥上亿资产、90后辍学开网店月入百万“等传说。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总喜欢推导别人成功的成因,并希望复制一番,试图找到一条捷径,却忘了有句话叫:画虎不成反类犬。慢慢地,有些理论开始甚嚣尘上:读书有个卵用,有能力赚钱才是正道。
在我看来,我们身边很多富人只不过是在正确的时候做了些不愚蠢的事,在过去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只要你脑子灵活些,不需要技术、不需要知识、甚至资金也不需要,便很容易找到发家致富的路子,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机遇。机遇来了,挡也挡不住,一夜暴富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机遇这种东西,过去有,未来肯定还会有,但你一定会有“为啥好事都让别人占了去”的错觉。在过去,由于消息相对闭塞,信息传递不快,很多领域都如同处女地,等待开垦,你需要做的便是在更多人发现它之前,把自己的口袋尽量装满。
但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弹指间便可传递到大洋的彼岸,你再想利用时间差领先别人很多已经是不可能了,可能你前脚刚发现一个爆点,说不定后脚就有一堆人抢着进来了。因而,靠着机遇来暴富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这也是我们感觉钱越来越难赚的原因。
机遇真的越来越少了吗?非也。只不过相比之前,它变得更隐晦,需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充分挖掘出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中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正在步入夕阳,人口红利也在慢慢消失,过去那种遍地黄金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你很难再仅仅依靠一腔热血租个厂房请两工人随便弄几个产品便财源滚滚来。
这里举个例子:这些年大火的移动互联网项目,电子商务、移动应用、社交等领域可是赚得盘满钵满。它们风光的背后无一不是数个领域互相交织的结果,面对着各种越来越开放的平台,单一领域的信息将难以独力支撑,未来一个靠谱的项目必定是多领域相交融的结果。当然,如果你现在还觉得在某个小区开个生活超市、工厂区开个大排档、抑或招两美工开个淘宝店还能算得上好项目的话,当我通篇全是废话。
在未来越来越开放的经济环境中,经验、人脉、资本、关系等单个要素所起到的决定作用也越来越小,所以我们会发现京东突然和易讯合并了,携程去哪儿也成了一家人,58和赶集不知何时也开始眉来眼去,悄然上线的阿里银行等等...各个领域的盘根错节相互交织,谁也不能指望再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依旧闷声发大财。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隔行如隔山,精力又有限,我们又如何快速获得对其他领域的客观认知呢?最佳的答案无疑就是读书了。读书的好处在于,书籍能够帮你更迅捷更系统地获取更多的信息,虽然不能纸上谈兵、一张书页打天下,但它总归给了你一条快速接近它们的捷径,不是吗?
回到信息这个点上,获取的渠道其实不少:首先是朋友和熟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但这些交流获取的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难以形成系统,且总不能隔三岔五麻烦别人,即使好为人师是人之常态,再者,国人信奉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拿不出对等的信息资源,别人哪有那么多功夫陪你闲聊。
其次是互联网或其他传媒渠道,姑且不说时效性如何及是否与你所需对口,单单是这里的信息浩如烟海,而且真假难辨这一点,便费时费力且不讨好。
最后是自己躬行总结,这个想想就不靠谱,呕心沥血不说,入错行浪费宝贵的光阴更是麻烦事。
所以,读书看起来反而成了最优解。
我不知道在未来的变革中,读书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但不读书,无疑会令你更容易被未来所淘汰。
你有多久没拿起过书本了?
补充一些,看了下评论,实在有些汗颜,文章水平有限,思路有些混乱,贻笑大方啊。希望转载的朋友请随意转吧,我也不过是想分享下个人的想法而已,大家交流一下意见嘛。
网友评论
是你读书没用
主要是你没用
答: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籍是个好来源,因为它更具有沉淀性,深度化和条理化。但是大部分新知书上是反映不及的,很多沉淀下来的是一般性的经典和适应旧有社会的规律,新知识从被认识到被出版社认可,再到被有眼光的读者发现推荐,要经历比较久~但基本被推荐的都至少有一两处看点。
网络更具及时性,如果有固定的筛选鉴别的渠道来划清知识的层次类别准确度,则在信息获取上也会是得力的助手呢
同时读书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千万不要指望读了一两本书就能产生什么明显的效果。
我自然是希望国人养成阅读的习惯,你的那些自以为是其实古人早就经历过了,不读书=无知
书更是因为兴趣,简单来说阅读是一种个人兴趣。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阅读提高个人文化修养,从而改变自身狭隘的想法,增加多
角度思考的元素,在处理问题上可以用理性的方式更加包容性和全面性地去看一个问题。我想這是现在的人所缺的,往往都是欠多角度思考,从来不站在人家角度想问题,这样下去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分歧。人们为什么有偏见,通常都是因为不了解,问怎样去了解,最简单含蓄的就是阅读,获取知识。一个人爱读书与否,是可以从他气质上看出来的,通俗一点叫书卷气,這是不可模仿或假装,因为这是从一个人行为的细节上看出来的。现在人不在意這些是因为他们注意力全在财富上,等他们想提高自身精神上的生活素质时,就会开始注意个人修养了。然而,我很诧异,一个读书读了三千年的国家居然会开始论阅读有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