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接上文,孙承宗与俞大侠分别后,来到京师准备考试。
孙承宗在这次会试中考取了第一名——会元,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又夺得了第一名——状元。
徐时行落榜。
孙承宗入职翰林院做翰林院修撰,徐时行回家继续苦读。
暂不表孙承宗的新工作,这段时间先让他安安稳稳的适应一下他的新环境。
咱们说一说京城之外的陕西行省。
明朝的陕西行省包含现在陕西宁夏甘肃三地。这个省爆发了旱灾,百姓饥饿而死的有十分之三,病疫而死的十分之三,做了盗贼的十分之四。米一石值二十四两白银,人死后活人再吃掉死人。而吃了死人的活人几天以后也会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于是,死尸横陈,臭气薰天。
更恐怖的是,小孩子要是一个人跑出去玩,会被吃掉,骨头还拿来当柴火烧。我们小时候父母吓唬我们:“一个人出去,小心被拍花的给拐走。”然而拐走最多是卖掉。还能好好的活着。
皇帝下旨免除灾区税赋,并派太监李广押送六十万两白银和大批粮食去赈灾。但因为官员的层层截留和贪墨,真正到重灾区的寥寥无几,延安府仅得三千两,庆阳府仅得八百两。
李广一个人就扣了三十万两。朝廷筹措的赈灾用粮也被李广卖掉换了银子。
内阁大学士杨涟是个正直的人,他的门生杨继盛在延安做知县,把赈灾的情况写了个折子上奏。并写了一封信给了杨涟。
然而此时的内阁首辅是温体仁,这个温体仁可不是什么仁义的家伙。除了很清廉,别的都是缺点。当然清廉是做给皇帝看的,也是不想给政敌留下把柄。
温体仁对权力的欲望是无穷的,结党营私,逼迫张正和李东阳下台,二人归乡后郁郁而终。
此时的内阁,也就杨涟一个敢于直言。
温体仁还有个好朋友,就是秉笔太监李进忠。
这个李进忠,可是个不折不扣的不忠不孝之徒。
李广又是李进忠的嫡系。李广事发后,赶紧给李进忠送了两万两白银。
于是杨继盛的奏折被压了下来,反倒以贪污赈灾款的罪名把杨继盛打入大牢。
杨涟自是看不下去,也准备上书。杨涟这次留个心眼,他想把折子当面递给皇帝。可惜呀,这皇帝不怎么上朝,也不怎么去西苑,就是深居内宫修仙。
想见皇帝,必须通过李进忠。结果是,不但没见到皇帝,反倒也被抓了。
许显纯在李进忠的授意下让杨继盛诬陷杨涟受贿两万两白银。
杨继盛是好样的被打的皮开肉绽,硬是不服,还破口大骂。
回到狱中负责看守他的锦衣卫沈炼 看他一动不动的,还以为他死了。他的伤口,因为没有得到治疗,已经开始腐烂了,散打出阵阵臭味,可以说是要多惨有多惨。
沈炼 喊了几声杨继盛,他慢慢醒来,挪动身子,颤颤的说:“能给换一盏亮一点的灯吗?”
沈炼 还是挺佩服杨继盛的,而且这要求也在情理之中,就答应了。
换了灯以后,沈炼却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 只见杨继盛打破了一个碗,然后用一块碗片挣扎着把自己臀上的腐肉慢慢的一点一点割掉,直到完全割去,连骨头都能清晰的看见了。
杨继盛要活着,为了灾民。
然而李进忠没打算让他活多久,第二天就被拷打至死。
杨继盛的邻居杨涟也没好到哪去。
许显纯先将杨涟周身打四十大棍,然后上夹杠夹五十下,将杨涟整得皮肉尽酥。杨涟的答案就是一个:没有受贿。
许显纯继续用刑,他在钢刷子上洒上盐,一下一下在杨涟身上刷,把皮肉刷得一丝一丝的。没有刷成丝的肉,许显纯还用碎瓷片刮下来。杨涟的答案依然是:没有受贿。
气急败坏的许显纯见杨涟死活不招,便命狱卒把一根大铁钉子横穿杨涟耳朵,又用几个装满土的袋子压在杨涟身上。杨涟仍然紧咬牙关,瞪着眼睛,怒视着许显纯。心里骂出了一万个草泥马。
参与审讯的锦衣卫被吓得心惊胆战。
审讯结束,这天夜里,杨涟写了一封血书,交给了沈炼。
“请务必想尽快办法承给皇上,灾民们等不起。”
第二日,接茬审讯。许显纯把一根大钉子从太阳穴直接钉入了杨涟脑袋,杨涟气绝身亡。
杨涟的尸体抬出大牢时,惨不忍睹,锦衣卫们都不忍直视。
注释:1、历史上真实的杨继盛是因为弹劾严嵩而下狱,书中描写的狱中遭遇皆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这位仁兄比可能不存在的刮骨疗毒还猛。
2、历史上真实的杨涟是因为斗魏忠贤而被陷害入狱的,书中描写的狱中遭遇也是历史上真实的,并且行刑的锦衣卫指挥使真的是许显纯。
3、历史上的魏忠贤,以前有个名就叫李进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