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初期借势英雄原型宣传,看完之后有些失望,本片并未如观众期待的重现英雄狙击手的技战术水平。
电影另辟蹊径,斩断了“几位又蠢又坏的漂国大兵之绑儿童事件”,但看了开头二十分钟,就直觉本片票房难以高涨。
从观众欣赏品味来说,关于漂国大兵战争片影片已经上演过许多,而电影中“又蠢又坏”的漂国大兵形象很难一下子改变观众认知,所以,观众很难沉浸到影片中欣赏。
而我对张导这种“又蠢又坏”的描述却是有共鸣的,在我的童年,一说到漂国,脑海中自然漂浮出翻动派、豺狼之类的形象,然后就是他们被“豺狼来了有猎枪”给赶跑了,所以,我的年龄是导致很认可这种“又蠢又坏”的演绎。但票房不认可呀!
关于同类题材战争片,怎么激发观众同仇敌忾之心,已经成了一个大难题,参考同类题材影片,水门桥之类,只是单单突出我方的英勇无畏,无惧牺牲,并没有充分展现漂国大兵的“又蠢又坏”,所以也招致了一些批评声,诸如“连同志也不称呼了,直接称呼弟兄,这是在走邪路”之类评价。
由此看来,导演在执导此类题材影片时,已经遇见了瓶颈,我方英雄无敌的演绎在观众中是有共鸣的,毕竟有谁不相信自己国家呀,而怎么激发对漂国的同仇敌忾上,怎么弄呢?连张导都还在使用几十年前的同题材美学系统,哪个导演还能有什么创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