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樊登读书会APP里为数不多点击率破300万的书,说明人们对于幸福的话题非常感兴趣,对于幸福的追求向往是人之本性。当然,我也未能免俗,估计也听了不止一次,今天重新再听,依旧有收获。可能关于幸福的话题,会适合有了一些人生经历的人,适合想追寻幸福的人。 这本书与自媒体里的很多鸡汤还是不一样的, 鸡汤喝了就是当是鲜一下口,过后,该咋的就咋的。 《幸福的方法》一书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这个作者是自己在经历了追求一件事情到达顶峰时,原以为追求到了就是幸福满足。 他叫本沙哈尔, 以色列人。开始是一个壁球运动员,为了壁球运动,他不能吃他喜欢的汉堡包。等到他18岁时终于拿到壁球冠军,第一件事情就是冲到麦当劳(或是肯德 基)一口气吃了四个汉堡,然后发现他并没有感觉到幸福,回家看着冠军奖杯,也兴趣索然。 然后就开始了思考,究竟自 己在追求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年的训练拿到了奖杯后也没有意料之中的欣喜?他突然一下子感觉失去了人生的追求,于是他就开始研究幸福这件事。这就是这本书的起源。
在哈佛大学,这是一门选修课,每年有大约1600多人选修,是很受欢迎的课程。
我们想象一下, 有一个年轻小伙子,不幸遇到车祸而不得不截肢,两只上臂没有了。这样是不是蛮惨的一件事。好,那这个年轻人奋发图强,刻苦练习游泳,希望在残奥会上获得成功, 但是,悲催的事情是,在残奥会前两个月, 全身长了疹子,不得不退出残奥会。
又有一年轻人,英俊潇洒,万人瞩目,年少多金,才艺傍身。 这个年轻人与无臂年轻人相比, 您们会认为哪一位比较幸福。 我想,不用怀疑, 你的选择会和我的第一选择一样, 认为这个年少多金又英俊的年轻人比较幸福。 但是实际上呢? 无臂年轻人就是达人秀节目中用脚弹钢琴的刘伟。 而另一位年轻人就是张国荣。 这个例子有些极端 , 但是,从中引出的观点是: 幸福是一种能力,而不是状态 。
其实我觉得我好象也没资格来谈幸福这么大的话题,不过我想对幸福思考一下总是没错的。 有人讲“有人爱,有事作,有钱花”就是幸福,有人讲我要中个大彩票奖就幸福了, 有人讲当我拥有XXXX车我就感觉幸福,有人会说如果我有多少多少钱我就幸福了。 或者身陷病痛的人感觉只要身体健康就是最在的幸福。。。。。可是再想深一点, 假如假如 你真的拥有了这些,你真的幸福吗? 或者幸福对于这些人来讲都是一种 “ 得不到”的状态吧。 一旦得到了, 就可能会陷入下一个“求不得”的痛苦当中。
幸福是一种感受, 有个研究,调查对象是因车祸截肢的人群,发现平均一年时间, 他们的幸福感会回归, 同时,也调查中了乐透大奖得主俱乐部的人,发现他们的幸福感大约一个月就回归均值。 也就是说, 随着时间推移,幸福不幸福这件事是会回归到均值。 其实想想也是,任你富有四海,也是一日三餐;死后家财万贯,也只有一口棺材。
我个人觉得幸福应该是一种平衡的能力, 是一种内心笃定的能力。是对自然万物的感知能力。人在长大的过程当中,往往被外在环境侵蚀太多,失去了我们与生俱来的天生幸福能力。 想想小朋友,为了一滩水洼会幸福得哇哇乱叫,为了天空的雪花会开心得一路欢笑,。。大人已经难得了,一门心思赚钱, 而且有些人很奇怪, 赚钱不花,还天天哭穷, 我相信你们身边一定会有这样的人,他们永远会给自己面前吊一个红罗卜,而自己象个驴子一样追求着这个似乎近了咫尺的目标。而忘记了享受生活平衡心灵。 幸福是一种对快乐的感知能力。 我们做不到圣人颜回那样的贤,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能力。 我们可以去追求物质, 但是不要忘记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我们是可以感知到快乐的。
假如把幸福划分一下时间, 现在幸福, 未来幸福, 现 在不幸福, 未来不幸福 。 大家可以对照看一下你是属于哪一种。
两两组合, 比如说: 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 说明你走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
现在不幸福,未来也不幸福, 假如你是这样认为,那是一种习得性的无助;
现在不幸福, 未来幸福, 估计你是在忍辱负重, 这种 情况最常见, 等孩子考上学校,我就轻松了, 等我有钱了,我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福: 呵呵, 贬低自己哦。
幸福是个很私人化的东西, 有人认为考试好了就感觉好,有人认为赚钱就是幸福, 有人认为健康就是幸福,有人认为被人认同就是幸福。。。。。。其实,幸福是一种感知力,是一种能力。 人生来就具有幸福的能力, 同时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 但是请您在追求的过程当中,也保持您天生的幸福能力。 一花开,一叶落 , 一滴泪,一缕风,一丝情,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句关心,一餐美食,。。。。都可能带来幸福的问候,但是请你们张开心灵之窗,迎接它拥有它。
![](https://img.haomeiwen.com/i6040652/477b5d49d183c61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