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儿不专业的(去香港)买保险攻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最近去香港买了一份儿保险,友邦加裕智倍保,25年缴费,也是一项很长久的投资了。简单记录下“why, how, what“,有同样需求的小伙伴可以参考。
为什么买保险?
大道理也不多说了,我也不是销售人员。我从个人角度说一下为什么要买保险吧。一句话总结:对抗潜在的风险。就跟一个电脑系统装杀毒软件一样,也许一辈子裸奔也不会出啥事儿,但是万一中毒了就很闹心。我个人目睹过曾经的某个老师,单职工家庭,出了车祸后,保住了命,但是没法教书,家里还有两个孩子,生活真的很艰辛。这个例子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工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的人一定要有保险。
什么人买保险,买什么保险,专业人士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甩一个知乎链接,按照自己的情况来配置: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 - 知乎
个人来说,我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交通意外和重大疾病。(在去香港买这份保险前,我在支付宝上买了几年的意外险和重疾险)。
1.交通意外
交通意外的风险是躲不掉的:在东北冰天雪地里坐过超载的客车,在阿国不下十次从车祸现场路过(斋月期间为高发期),而当年吴建民大使坐在车的后排还系着安全带也没有逃掉死亡(这个新闻对我的影响巨大,从那之后坐在后排也会系安全带)。交通意外的风险,不是个人可控,即使自己的行为规范,也不知道路上的另一个司机会不会是“杀手”。
2.重大疾病
这个也不用多说,疾病和死亡一样,人人平等。对工薪阶层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来说,一下子拿出几十万治病的压力很大。
所以,无论是给家人留一笔钱还是自己治病,工薪阶层都需要一份儿保障。
为什么去香港买保险?为什么买储蓄型的保险?
在香港买保险时,碰到的客户都是大陆的。无论是大陆买还是香港买,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找到自己的“买点”最重要。
再甩一个知乎链接:土豪和中产都在买的香港保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知乎
我不是土豪也不是中产,我是跨国搬砖工(即“国际民工”),也不知道未来若干年会在哪里。所以我选择香港的保险的首要理由:全球理赔。在把保险的所在地限定在了香港后,本来想买消费型的保险,但是香港的消费型保险对大陆人非常不友好。所以,买储蓄型的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买的是什么?
看这个链接:香港友邦最新重疾险 「加裕智倍保」产品深度评测_搜狐财经_搜狐网
里面讲了保险范围和理赔的原则。另外,文末以“30岁,男,不吸烟,10万美元,25年缴费“为例计算了保费,每年大概2100美元。具体的保费计算按照年龄、是否吸烟、病史等浮动,代理人会出计划书的。(每年拿出这笔钱是挺心疼的,尤其对我这个没有收入的人来说,只能是舍掉其它的开销,比如不买衣服鞋子,护肤品降级等)
如何买?
途径:找代理。我的代理是在友邦楼上的某个公司,联系代理的是我的小伙伴。友邦的代理人很多,知乎上一大把,自己选择。
准备资料和预约:代理会发一个表格,填写好个人的信息,返回给代理,代理会做好资料,并预约签单(提前一个月预约)。
签单地点:成年人要本人去香港签单,未成年人不用。
签单证件:身份证,港澳通行证,香港入境的小纸条。
受益人:想好受益人,记下受益人的身份证件号码。
体检:不需要体检。如果有病史,要自己申报,比如得过什么病做过手术。保险公司审单时,可能要求做得病部位的体检(体检在内地的三甲医院做即可),然后提交结果,再次等待审核。
缴费:美元或港币,现金或刷卡(现场刷卡无手续费)。
续费:直接扣卡里的钱有手续费(2.9%);或委托他人去保险公司现场缴。
签单流程和花费时间:资料都是提前做好的。代理会先确认一遍资料,然后就是去友邦签单。人不多的情况下,一个小时签好了。
审核单据和邮寄:3个星期左右。保险生效后会快递给本人。
最后说点儿什么呢?
村上春树说:“我自己跑步,但我不会和别人说‘跑步特别好,大家都来跑’。“
我对于99%的事情,和村上一个态度,我觉得好,但是我不会安利别人去做。而剩下1%的事情,和“生老病死”有关的,建议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去做,比如买一份儿适合自己需求和经济状况的保险。裸奔了很多年没有出事儿,是上天对我不薄。以后的风险,要管控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