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时候,每当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的时候,比如为什么天上会有星星,为什么哥哥成家以后不和我们一起吃饭等等,爸爸妈妈常常会说“小孩子,你懂什么呢,吃好你的饭”。
上学以后,每当我对这个世界有些新的想法,比如我觉得玩捉迷藏的游戏不是傻的,学校学习的东西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帮助等等,爸爸妈妈就会笑笑说“小孩子,不要想东想西的,你懂什么,好好学习”。
又比如,干完活后,我常常说自己腰疼,家人总是哈哈大笑,然后跟我说“小孩子,哪里来的腰”。
再如,我跟爸妈说老师上课讲的太快,我听不懂,爸妈总会说“你上课肯定没有用心听,别的同学都能听得懂,为什么你听不懂,肯定是不不认真。”
02
爸妈的反应给我的感觉是,我很幼稚、我很傻、我不用心、我不努力,我这样的想法是非常羞耻的。慢慢地,我不敢在家人面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因为不确定不安全,后来,也慢慢地也不敢在课堂、陌生人面前、公众场所发言。被点名发言时,老师常常说我说话的声音连蚊子否听不到。
渐渐地,关于我自己的事情,自己打算,自己的感受、想法,根本没有什么话跟大人们讲了。
03
那些日子里,我特别特别希望自己的身边有一个知心姐姐的存在,可以陪我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异想天开、一起天荒夜谈。
希望她知道我只是出于好奇和想了解更多,才会问天上的星星怎么来的。
希望她知道我真的很喜欢玩游戏,我真的很喜欢和小朋友玩捉迷藏,因为那个时候我真的真的很快乐。甚至很多时候,我希望爸妈陪我一起玩。
希望她知道学习语文、数学对于我每天扫地、放牛、做游戏等一点用都没有。我想知道怎么用生活事例写出好作文,我想知道学会数学后我怎么可以更快的算出买完东西后别人应该找我多少钱,怎么看懂称杆上的刻度。
希望她知道我上课时的吃力,我实在理解不了古诗词的意思和意境,我实在理解不了数学里的应用题怎么就可以套用公式解开的。
希望她知道我腰疼的时候,是多么多么的疼和难受。
我希望她知道我很多很多……..
04
后来,我把期待陪伴和理解的需要,放到了我的侄女侄子身上,那个时候我十几岁,他们在8岁以下,我常常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说话、干小坏事等等,我觉得和他们一起玩是最自在最有天性的时候。
他们长大后,我慢慢地可以走进他们,我懂得他们的学习困难、我知道他们交了一些什么朋友、他们的老师是怎样的、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是怎么样、他们喜欢哪些偶像、他们为什么喜欢玩游戏、他们的害怕、沮丧等等。
虽然,很多事情上,我们都很无力,我也不能帮忙解决,但是我们成为彼此最真实的陪伴。至少,我们还在积极努力地面对自己生命里的一些挑战。
05
每个孩子都一样,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所以,要走进孩子,首先需要先了解孩子的内心。
我们往往最容易关注到的是孩子的行为,孩子哭、捣乱、成绩不好、玩游戏、抢妹妹的玩具、闹腾、不说话、总是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总是缠着你等等。
当孩子有这些行为的时候,我们习惯性的给孩子一个定义、评判、直接打断、转移注意力、直接告诉一个方法等等。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会很短暂。
心理学上,有一个冰山理论,人的内心世界就像冰山,冰山上面漂浮的是我们能看到的行为,看不见的还有孩子的想法、感受、情绪、期待、情感归属、自我实现等。
就像孩子喜欢玩游戏一样,能看到的是孩子玩游戏的行为,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的快乐、成就、认可、互动等是需要了解后才能知道的,甚至有的时候孩子会期待亲近的人一起陪他玩。
所以我们在了解孩子行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了解行为背后的感受、想法和期待等。
其次,是共情,肯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交流的艺术在于,是否能让对方感受你在设身处地理解他。和孩子交流也是一样,理解和肯定孩子的情绪,是特别重要的。
当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可以告诉他你看到的感受。我能感受到游戏能给你带来哪些具体的乐趣,比如对抗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分享的乐趣、优美的故事的乐趣等等。
当孩子苦恼的时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孩子因为某件事情的难受、委屈、伤心等等,孩子能够到外界对他的接纳和认可。
但是,千万不要不能假装理解孩子,内心没有听孩子的需求,只是嘴上说说,孩子是能感受到的,而且还会有适得其反的影响。
第三,引导孩子正确看待问题。
引导孩子发现行为背后的原因,例如孩子会在考试前总是特别紧张和害怕,可能是觉得自己没用的自我否定,是担心家长批评,是担心老师不重视,还是担心同学的贬低等等。
通常讲故事是一个能让孩子更好理解的方式,孩子可以通过故事里的人物、事件的发展、处事方式等等,全面、形象、生动的理解事物之间的系统性、连贯性,得到启发,找到新的方式处理问题。
第四,引导孩子和自己比较,看到进步。
可以和孩子分享,你遇到相同经验的情况,开始的感受、情绪、想法等情况、中间这些因素经历和变化、最终的自己的状况,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情况,让孩子看到会有改变的希望。及时关注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及时反馈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看到自己的改变,和过去的自己比较,肯定自己的进步。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事物,一点一点进步、成长。
第五,引导孩子思考学习的意义,积极面对挑战。
陪伴孩子一起探索学习的意义,每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有属于他自己的价值感、愉悦感等。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新知识,有的孩子喜欢趣味性的课程,有的孩子在成绩中能够获得价值感,有的孩子分享自己所学所想可以认识很多的朋友等等,陪伴孩子找到学习的各种意义,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然,我们都是普通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和无能为力的时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我们需要先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陪伴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End.
作者:立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