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踏入社会工作之前,我已经写了十几年的文章。因为有大量的练笔,收获了一点成绩,自以为掌握了所谓的写作秘诀。自信满满入了行后,被现实一盆冷水浇的透心凉。那时才发现,学生时代的写作,终还是停留在语文试卷上的作文题上,浅显又无力。
关于写作,可能最大的误解就是:只要多读书,多练笔,就一定会提升。
读写的结合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为你能通过各种书籍来扩大对写作的认知,一些写作技巧的书籍也令你在文字表达上游刃有余。写着,写着就被表象的行云流水迷惑。
大学期间,我一度陷入混乱,因为我发现我再也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文章。校园的那点风花雪月,青春美好,写的多了,也就乏了。可是除此之外,我发现我根本没有什么可写。封笔多日。
大二那年的暑假彻底改变了我。因为我做了一件事,独自去北京打暑假工。带着几百块,拖着行李箱就去了北京,在首都的地下室度过了近两个月的北漂时间。
那段时间太苦,几平米的地下室坐在床上腿就可以伸出门外,在那潮湿阴冷的环境,天花板上狂奔的老鼠成了室友。
在咖啡馆里做服务员,业余时间还是有的,我就坐在地下室里拿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一次又一次的记录,让我突然发现,人生的经历见闻对写作者的影响是有多大。暑假结束后,我把纸稿上的文章发表在空间里,很多人读完都说太震撼了,跟以前那种清新飘逸的笔风差距太大。没有人相信我会写出这般有力量的文字,就如同他们不知道这一个月我到底经历了什么。
去年冬天,我在公司的安排下,跟我们的一个用户深度接触了7天,吃饭睡觉都在一起。我坐着他的车从合肥跑到广州,再从广州奔赴湛江,最后再返程,来回几千公里,我方知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
回去后,我写了一篇几十万阅读量的文章。那篇文章至今很多同事都印象深刻。那个拍视频的同事感叹:若没有亲身经历体会过,有些话,有些词句根本不会写出来,连想到都不太可能。我很赞同。坐在办公室,跟在校园里都是一样的,玻璃窗外的每一处风景背后,是怎样的繁华世界,不去看过走过,怎能懂得。
如今已经养成了一个奇怪的习惯,习惯独自一个人去街头漫无目的的走。我不想说话,只想安静的站在街头巷口,去观察这人间烟火。去感受湖水的冰凉,去抚摸落叶的脉络,去看雨打车窗的痕迹,去听菜市场的叫卖声。这种平静的孤独,如香茗般入喉留香,韵久不去。
无论是书架上,还是kindle里,我有很多关于写作的书籍,很多书都令我受益匪浅,但我也深知很多东西书本上是学不来的。有些路,就是要自己去走,有些风景就是要自己亲自去看。没有一点经历曲折,没有一丝红尘感悟,那一纸文字终还是有些苍白。
人说见字如心。有力量的文字,读上几句便能感受到。要放下手中的书,去走多远的路才会懂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