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的行为令人讨厌时,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对大多数大人说,很难不去在意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且很难记得其背后的真含义和信息--“我只是想有所归属”。理解这一概念,是大更有效地帮助行为不当的孩子的第一步。这有助于你成为"密破译者"。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请你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虽然孩子并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密码信息,但当你处理她的隐含想法,而不是仅仅针对其不良行为作出反应时,孩子敢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如果你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你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你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
——《正面管教》
反思感悟:
理解了孩子每一个言行的表达都是为了活动归属感,也就理解了班里一部分孩子离奇古怪的言行。
X,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却总是做出一下怪异的动作,说一下不一样的话语。比如,她会在你面前故意绊倒或者摔一下。比如,今天研学时,别人都在认真学习印制拓貼,她举着纸对我说:“老师,我学不会,给你吧。”等我安慰鼓励她,她做好后又对我说:“老师,这个100元卖给你吧……”
读了《正面管教》,才知道这孩子在通过一系列的言行想引起重视,想获得归属感。
我了解她妈妈很优秀,也很注重家庭教育,但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我想,是不是孩子在家里没有得到认可或归属感,所以想得到老师的认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