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慈说:“对于一个伟大的诗人来说,美感压倒其他一切考虑,或者不如说,美感消灭了其他一切的考虑。”或许正是这样的艺术观,让他的作品充分打开了各种感官,以美的敏感去拥抱自然,拥抱生活,拥抱过去与未来。那只由古希腊留存下来的“古瓮”是一个象征,人事已经消失,但艺术永恒,美是生命的最高真理。
晨读:美即是真在英国诗歌史上,拜伦、雪莱和济慈经常被放在一起谈论,有点像是浪漫主义的铁三角。与前两位诗人出身名门并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不同的是,济慈于1795年出生在一个寒微之家,父亲原是一家马房的领班,后来娶了雇主的女儿,继承了这份产业,以代养和出租马匹为生。八岁的时候,父亲坠马身亡,十四岁时母亲又被肺结核夺去了生命。他和四个弟妹也一直笼罩在肺结核与死亡的阴影下,本人最终也因肺部咯血而在1821年2月客死罗马,安葬于当地的英国新教徒公墓。墓碑上刻着诗人自拟的墓志铭:这里长眠着一个名字写在水上的人。这句话堪称诗人一生的写照,其中有人生的感伤,有对现实的失望,有对失败的不甘,更有对美的留恋不舍。济慈虽然只活了短暂的二十六年,但他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其中接受过影响的人有浪漫派诗人托马斯·胡德,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重要诗人丁尼生,前拉斐尔派诗人和画家但丁·加百列·罗塞蒂,最具争议性的唯美主义诗人王尔德,还有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叶芝等。
济慈的代表作有六首颂诗和两部长诗,分别为《懒惰颂》《普绪克颂》《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忧郁颂》《秋颂》《恩狄弥翁》《海披里安》。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和《秋颂》,它们已成为各类英语诗选中的“常客”。正是在《希腊古瓮颂》中,他说出了“美就是真,真就是美”的宣言。他这样写道:
1.
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
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
呵,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
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
在你的形体上,岂非缭绕着
古老的传说,以绿叶为其边缘;
讲着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
呵,是怎样的人,或神!在舞乐前
多热烈的追求!少女怎样地逃躲!
怎样的风笛和鼓谣!怎样的狂喜!
2.
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
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
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
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
树下的美少年呵,你无法中断
你的歌,那树木也落不了叶子;
鲁莽的恋人,你永远、永远吻不上,
虽然够接近了——但不必心酸;
她不会老,虽然你不能如愿以偿,
你将永远爱下去,她也永远秀丽!
3.
呵,幸福的树木!你的枝叶
不会剥落,从不曾离开春天;
幸福的吹笛人也不会停歇,
他的歌曲永远是那么新鲜;
呵,更为幸福的、幸福的爱!
永远热烈,正等待情人宴飨,
永远热情地心跳,永远年轻;
幸福的是这一切超凡的情态:
它不会使心灵餍足和悲伤,
没有炽热的头脑,焦渴的嘴唇。
4.
这些人是谁呵,都去赶祭祀?
这作牺牲的小牛,对天鸣叫,
你要牵它到哪儿,神秘的祭司?
花环缀满着它光滑的身腰。
是从哪个傍河傍海的小镇,
或哪个静静的堡寨山村,
来了这些人,在这敬神的清早?
呵,小镇,你的街道永远恬静;
再也不可能回来一个灵魂
告诉人你何以是这么寂寥。
5.
哦,希腊的形状!唯美的观照!
上面缀有石雕的男人和女人,
还有林木,和践踏过的青草;
沉默的形体呵,你象是“永恒”
使人超越思想:呵,冰冷的牧歌!
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
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
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
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
(查良铮 译)
他认为,“对于一个伟大的诗人来说,美的感觉压倒其他一切考虑,或者不如说,美的感觉消灭了其他一切的考虑。”或许正是这样的艺术观,让他的作品充分打开了各个感官,以美的敏感去拥抱自然,拥抱生活,拥抱过去与未来。那只由古希腊留存下来的“古瓮”是一个象征,人事已经消失,但艺术永恒,美是生命的最高真理。请诸位赏读《蝈蝈和蟋蟀》:
大地的歌吟永远也不会消亡,
尽管烈日下小鸟们晒得发晕,
躲进了清凉的树荫,却有个嗓音
越重重篱笆,沿新割的草场飞扬;
那是蝈蝈的嗓音,他带头歌唱
盛夏的富丽豪华,他的欢欣
永无止境;他要是吟倦兴尽,
就到愉快的小草下休憩静躺。
大地的歌吟永远也不会终了:
在冬天落寞的傍晚,眼看严霜
把一切冻入静寂,忽然从炉边
扬起蟋蟀的高歌,而炉温渐高,
听的人慵倦欲睡,迷离惝恍,
仿佛听到蝈蝈吟唱在草山。
(屠岸 译)
这首诗的主题也是美与自然。诗可以给人温暖,也可以让尘世的万物超越季节的拘囿,走向永恒。诗开篇的背景是夏天,这是一个万物绽露蓬勃生机的季节,蝈蝈引吭高歌,赞美世界的“富丽”与“豪华”,由此渲染了世界跃动着的生命力。诗的后半截进入了冬天,这是一个肃杀、凋敝的季节,常常给人落寞、伤感的体验,但是,炉边突然响起的蟋蟀声,让人重新领略了生命的温暖,回到了那个诗歌与美同在的世界,呼应了诗的主题“大地的歌吟永远也不会消亡”。
济慈病逝以后,雪莱创作了一首名为《阿多尼斯》的长诗悼念他。雪莱将他比作古希腊的美少年阿多尼斯,在诗中予以这样的评价:他原本就是“美”的一部分,而这“美”,曾经被他体现得尤为可爱。大家可能听到阿多尼斯这个名字,觉得非常熟悉和亲切。这是叙利亚诗人阿里·阿赫迈德·萨义德·阿斯巴尔使用的一个笔名,他选取这个名字无疑与诗人崇敬古希腊的那名少年有关。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哲理思考,但这些哲理并不抽象,而是被作者以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它们由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薛庆国先生译介到中国,得到了中国读者的普遍认可,享有很高的声誉。这是一个题外话,但也表明济慈在诗歌艺术史上的地位非同寻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