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富翁见到一个渔夫在海边垂钓,就关切地说:“你这样怎能赚到大钱?如果我是你,就会想办法买一艘渔船,这样会捕到更多鱼,赚更多钱。”
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我会把赚到的钱再去投资。”
渔夫继续问:“然后呢?”
富翁:“比如开工厂。然后我再去投资,赚更多的钱,我就可以成为更大的富翁。”
渔夫:“你有那么多钱以后干什么?”
富翁:“然后我可以到夏威夷海滩度假,享受悠闲的生活啦!”
渔夫: “那么,你看我现在不正在享受这样的生活吗?”
钱是一个迷惑性很强的答案,因为钱功能性太强了,所以显得不可或缺。
但如果说人活着真的全部是为了钱,我个人是不赞同的。
我原生家庭不至于穷的揭不开锅,但是也仅限于拼命满足温饱。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总是因为钱的问题发生激烈的争吵,甚至吵到离婚没离了也是因为太穷,家里可怜的资产如果平分的话根本无法支撑分开后的正常生活。
因为这样的环境,我当时唯一的梦想就是赚钱,赚很多很多的钱,让家人感到幸福。我那时觉得赚了钱,就是抓住了幸福。我拼命读书,考试拿到手的好成绩在我眼里就是通向金钱的道路又稳了一些。但是,我并没有沉醉于金钱的重要性。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
我父亲当年为了抢救国家财产,进入了有毒的车间抢修落下了病根,从此成为了医院的常客。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我父亲在短时间内,明知自己有巨大危险的情况下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会义无反顾地冲进去呢?明显不是因为钱,或者其他的与钱有关的功利性目的,他只是做出了本能的判断。
这次事件引发的思考让我突然开了窍。
人活着不是为了钱,钱只是更便于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工具而已,我需要拨开这些迷雾,找到什么东西才是我活着的意义。
当我后来阅读到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活着不是为了钱。

作者弗兰克尔在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其实他曾经有去往美国,逃出进入集中营的机会,但是他考虑到自己的父母,最终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了下来,陪着父母一起。而且即使在集中营时期,他有好几次做出的选择很有可能会让自己丢掉性命,但是出于他对生命的思考,他总是跟随内心做出认为对的选择,哪怕会以生命为代价。
虽然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种集中营式的生活是全然不会发生的,我们的生活更多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越是在生命绝境中引发的思考越是值得人深思越是接近真相。
我们看重钱,难道不是因为看重钱作为工具能为我们生活提供的价值吗?
在我的时间管理线下课中,有一个环节都是追问学员的目标,95%的人都会回答是财务自由。
那么财务自由以后呢?我追问。学友们都面面相觑,显然他们都没有考虑到财务自由后,还有什么需要追求的目标?经过了一番思索,有一个女生回答:财务自由以后,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我不想干什么,就发呆,也没有任何愧疚感。
然后我就追问,那你为什么要追求这种状态呢?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就是幸福感呗。
无论这种问答发生多少次,最终大家的根源性地目标都会回归到:责任、爱、意义、使命感等,最终流向——幸福感。
没有一个人真的只是为了那一堆堆纸钞,银行里一串串数字而生活。
就像我最后确实赚到了很多的钱,但是这些钱不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在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时,带来的令人欢喜的副产物。
很多人说到自己没有可行的方向感,就是因为目标放在了钱上面,因为钱的来源太多了,紧盯着钱你会感觉每条路都能走,但又因为不是每条路都适合你,所以会产生迷茫感,觉得好像什么都行,又什么都不行。
所以建议这些朋友耐心地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特长及感兴趣的行业,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路。
如通过三圈交集模型来制定自己的终极目标,先找到事业上幸福感的源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