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哪一个人在哪一个时间段陪着形成了习惯,那当这个习惯性事件没有发生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成倍的寂寞。
“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这句话目前我的理解是,想念也是一种寂寞,所以“寂寞”加“想念”就是双倍寂寞。
前一个“寂寞”是“习惯性事件没有发生”,也就是“你没来陪我”,后一个“想念”是“我开始想你陪我的时刻”。
好,这么翻译了一通想表达的就是,开篇第一段段话虽然干而无味,但其实它与那句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歌词,殊途同归。
我曾经也喜欢过诗意,后来觉得自己矫情,就改换了风格,把话说得像教科书,可我还是矫情,矫情到骨子里了,没得遮掩。
这么冷冷的总结性语句,好像着意要剖析自己心理的态度,是从我发现要好好活下去真的很难的时候开始的。我不知道自己在尝试什么或者证明什么,还是只是为了记录。
我不知道。我只期待自己在一个个敲下这些字的过程中,真的能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或是救赎,我把文字当药,并且希望自己能好起来。
当然也有可能越陷越深。但这是我的习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比较长时间且稳定地保持下去。
说来奇怪,我不喜欢跟人说话。跟人说话很累,要笑、要找话题、要考虑对方的意思,最重要的是要在这个过程中隐藏自己对与人交谈的反感。
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丑,拼尽全力在完成一个蹩脚的表演,只为博君一笑。这么说突然感觉自己很伟大,哈哈哈。
让人开心是一种很神奇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人都让我羡慕。我没有让人开心的能力,但有别的能力,能让人放松。毕竟我最知道人在不放松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接上,我不喜欢跟人说话,可一旦在空白的页面上敲下一个个的字,就很容易有停不下来的感觉。这可能是因为我很寂寞,我有很多话要说,这些话都在表达我的寂寞。
写这些东西有没有意义我不清楚,也许有的吧。如果有跟我一样的人看到这些字会更了解自己,如果有不了解我这种人的人看了这些会了解我这种人。
如果不是这两种,那么就只当个热闹看看,看看别人的痛苦挣扎,也许就觉得自己还不错。能起到这个效果也是好的。
我真的很丧,朋友问我以后想做什么的时候,我说我不要工作,我要嫁人,做家庭主妇。其实这是借口,就是堵她的话而已,事实上家庭主妇很辛苦,要操持一整个家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好。
我不想工作是不想跟人打交道,那么当家庭主妇,难道就不需要跟人打交道了吗?其实不是,甚至要打点的事情更多。我蛮讨厌人情往来。如果真像“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那样,我估计会更喜欢。
喜欢君子之交也是因为它纯粹干净,随性又温柔。
又过了零点了,我也打了几个哈欠,其实是该睡的。只是还不想睡,我像依赖文字一样依赖着黑夜,不是喜欢黑夜的黑,是喜欢黑夜的踏实感。
大家都在休息,而我也在这个时候,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
躺在地底下的人,是不是也很寂寞?他们有黄土地,还可能踩过三生石,见过彼岸花,在另一个世界里花着人们烧的纸钱。
反正在人类的想象里,死后的世界应该跟人类社会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我觉得也是。比起死去的人在高维,他们看得到我们而我们看不到他们,我更愿意相信其实这两拨人是相互看不到也感觉不到。
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最后是要死的,却还是要努力活得更好,比如赚更多的钱,买更贵的东西,住更宽敞漂亮的房子,享受旅行或者别的什么东西。
是真的不明白,那些东西其实并不能让人死的时候更漂亮,最多是更体面,不过话又说回来,死都要死了,管什么体面不体面。
刚才写一半睡着了,那我就睡了,这成倍的寂寞,也让我有了成倍的想念,不防就着这想念入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