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可以理解
五一假期结束了。放假之前,特意帮助学生安排如何把老师布置的试题完成,特意嘱咐几个比较贪玩的学生,一定要抓住这个假期,不要白白浪费这个假期。来到教室之后,一个个问这些孩子,作业是否完成,绝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作业。几个学生还是没有完成,而且借口特别的充分,解释说假期玩了两天。其中一个好学生告诉我,假期的时候,爸爸领着他玩了两天,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地写作业。作为九年级的学生,距离中考只有三十九天的时间,家长有心思、有胆量领着孩子去游玩,说明这个家长有魄力。九年级的这个时刻,每一个学生都在争分夺秒的学习,都在为考一个好高中努力,家长和学生的行为都是难以理解。不过,我没有为没有做完作业而生气,而是感到学生所犯的这些错误能够理解,毕竟学生还是学生。无论多么重要,在他们的眼中没有玩重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心中不会是生气,而是理解学生。总是把问题看得很严重,认为错过了就会错过一生似得。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几天的作业不写,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小白兔的假期作业也没有做完。她的解释说,忘记拿老师布置的作业单了,导致作业没有做完。听到这个事情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生气,然后是想到了小白兔以前有过假期作业没有完成,把作业留到上学的前一天。我的大脑中的反应就是这个孩子的问题比较顽固,心中有了怒气,还用语言威胁,下次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会让你受到惩罚。话说出之后,感到有点后悔。我并没有了解她的作业什么地方没有做?究竟是真的没有做,还是剩下多少?这个时候,妻子开始质问小白兔,这个假期你究竟干了什么事情?你看小红马,做完了所有的作业,并且读了几本书?你做了什么?这个质问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孩子是否做过作业?这个问题不再孩子,一定程度上是家长没有起到监督作用。而问题出现之后,家长就会把所有的问题推卸给孩子,认为这都是孩子的事情。这是家长的一定无赖的做法,把家长的权威表现的淋漓尽致。出现问题之后,从多方面进行了解,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从内心发出改变的欲望,才能够真正的改变问题。家长的批评或者指责,只是发泄了家长的情绪,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是奔着解决问题出发,而是奔着激化矛盾而来。
换一种眼光看待身边的问题,得到的不仅是一种释然,更是一种全新的看法。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着无数个解释的方法,看你选择用什么样的眼光和思维去解释。不同的方式就有着不同的后果。不要把所有的事情看的很重,放下也许就是一种最好的解决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