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字欲
出 “乌” 而不染

出 “乌” 而不染

作者: 程就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21:46 被阅读0次

乌合之众,为什么说是乌合之众?这把大众看的好贬义呀?

带着这个疑问,把《乌合之众》一书看完,没有像很多人那样爽。

看的过程很痛苦,耐着性子看完的,很多时候又看不懂书中在说些什么;但,又似乎有些感触。

更或许,再过一些年头,才有可能看懂这本书。要达到爽这个级别,还需要真正看懂。到那时,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深意,才能边看边乐呵,有妙哉妙哉之感慨。

就因为如此,还是想写点什么,来纪念一下,曾经看过这本书。没有看懂不要紧,却是一字一字地看下去了,看完了。

想谈谈生活中的一些零碎感受。

首先,不喜欢和很多人聚在一起的。这些人,不管是些什么人,即使全部是家人,也不可以。一大家人呆在一起,拘谨,不自由。

在人多时,不受关注,这是首要的;在人多时,又很容易成为焦点,这也是首要的。

在人多时,心思散漫,不能够聚焦,不知道做些什么。在人多时,关系复杂,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多人之间的关系,挺尴尬的。

在人多时,人们各有所想,各怀鬼胎,更难得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倾听别人的诉说。

在人多时,如果说出另类的观点,说不定会引来异样的目光,那目光比刀子犀利,挖的心疼,这是玻璃心所不能承受的。

在人多时,说出的话要合众人口味,不然没有人会理会。然而,众口难调,几句话就能概括出众人的需求,难上加难。

在人多时,要看是因为什么原因聚集在一起的。聚集在一起的目的不同,每个人的目的又是各自的利益时,利益相互冲突,就更加难以调节。

很多聚集,都是有目的的聚集;有目的的聚集,大抵又要做出一系列的行为动作;这些动作行为,更要有人挑头做起;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选择沉默来逃避选择,逃避选择,便可不用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总之,很多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比如开会,宴会等等。除了拘束,活动受限,空间受限,说不上有哪一点好处。

在人多的时候,人又是懒散的,随众的,懒得思考的。人群中,总有比自己更厉害的人,总有更有声望的人,总有更有权力的人;总之,总有一只领头羊,而那只羊不是自己。想做只服众的领头羊,也绝非易事。

人多的时候,喜欢追随,脑子都不是自己的,大家干啥,我就干啥,大家都在做,我也做,这样肯定没错。

人多的时候,要随众,大家都干啥,你不干啥,就是另类,就要被嘲笑,就要被孤立,这种感觉很不好,不想被孤立。不想被孤立,就要盲目的随从,或者刻意的迎合。

人多的时候,在众目睽睽之下,小事有可能变成大事,一句话可能会引来一阵嘲笑,一句话可能要承担很多的责任,一句话也可能得罪很多人;总之,话不能轻易说,说出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的。

人多的时候,一举一动都暴露在众人之下;人多的时候,一人一句话,就是一大堆,俗话说的好,口水也能淹死人。除非胆子特大,脸皮还厚,不然,是不敢在众人面前,众人的眼皮子底下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来。

人多的时候,就像一个羊群,一个人的焦虑,会传染给很多人,当人人都焦虑的时候,就会引发非理性的行为来,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人多的时候,说一句假话,一传十十传百,一句话经过很多次的歪曲,最后再传到造谣者的耳朵里,估计连造谣者也分辨不出真假,甚至会认为是真的。

人多的时候,过马路,浩浩荡荡,红灯也变成了绿灯,车子不得不让路。

人多的时候,错的,也会变成对的。大家都做了,错了也是都错了,很公平。

说是乌合之众,大抵是说一群,既没有胆量,又没有计谋,甚至懒得思考的人;在行为上喜欢随众,在思想上更喜欢随众,追随潮流还显得时尚,这不是挺好的吗?

在人多的时候,对于一些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虽然思想上存有疑问,但又不敢质疑,总以为会有个子更高的人站出来,能力更大的人挺身而出,来挑战这些质疑;人多的时候,总喜欢等,在等待中消磨着时光。

或许,就是因为乌合之众,所以人们才格外崇尚英雄,一个顶天立地,一个敢说敢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人物,他几乎是超能的,并且无所不能;可以把大众心中所想、所愿,不费吹灰之力来完成。

英雄人物的出现,帮助大众实现了很多平常人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这是众人心中升起的一个耀眼的明星,是智慧的所在,是力量的所在。

终于明白,为什么在各个社会阶段,有那么多的英雄了。原来,那不过是弱者内心的映射,把自己的弱,自己所不能实现的事情,全部寄托在英雄身上,看着英雄的丰功伟绩,就有种快感,感觉是像自己实现了一样。

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本是有脑袋、有思维的人;扔到群体之后,被大众的洪水所淹没,渺小而不可及;当众多的个体组织成团,集体发力的时候,又有着洪水一般的惊天骇地的力量。

大部分的人,在集体面前,更容易选择唯命是从,轻易不敢违抗命令。即使有那么一小撮的人,心里不服气。但在众人面前,没有人发声时,也不敢第一个站出来发声,只能忍了。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只有一个对外担当的人;那么在任何事情上,对外都是这一个人说话,特别是在面对家庭利益的时候,其他的人更擅于保持沉默。

在一个群体里也是如此,在一群人里,当大部分人都保持沉默的时候,那么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保持沉默。在人们的心里,会习惯性地有一个依赖,总会有人会出头,枪打出头鸟,谁也不愿意做出头鸟儿。

当群体散去,一个单独的个体面临抉择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没有办法逃避,不管怎样,总之逃避不了,必须面对,必须直面;这个时候,好的判断也好,坏的抉择也罢,不可避免地独自承担。

人和群体,单一的人和大众的人,是简单而复杂的关系。

但是不管怎样,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当发生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是我们必须谨记的~!

相关文章

  • 出 “乌” 而不染

    乌合之众,为什么说是乌合之众?这把大众看的好贬义呀? 带着这个疑问,把《乌合之众》一书看完,没有像很多人那样爽。 ...

  • 出而不染,濯而不妖

    出去外面,好些人都带着棱角,都是斗争里滚打出来的。这没什么,都是为了自己不被欺负能走得更远。 我很傻吗?从出了校门...

  • 出污不染

    出污不染 亭亭玉立莲,出污而不染。 碧水美少年,情深吻红颜。

  • 2020-09-26

    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怎能不染?

  • 爱莲说

    莲,出瘀泥而不染! 人当也如此

  • 爱而不染

    我问:“ 师父,您慈悲为怀,爱众生,您觉得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看电影里说,有时候也会离开,但是最后爱都是...

  • 安居士/海滨:夏日莲歌3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揭示出莲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同时...

  • 爱莲说

    君子爱莲花,风清水为家。 出淤而不染,绿叶伴随它。

  • 易安铭

    宋时初景,李家有女初长成,柳眉无粉黛,乌衣起身矣,众服为才女也,心若素莲,浊而不染,清而不妖。年少便可诵词...

  • “清而不杂,真而不染”

    清而不杂,真而不染 一个汉族学子眼中的“清真食品” 约瑟夫的书斋 “清而不杂,真而不染” 这句话来自于一位华南穆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 “乌” 而不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hs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