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沈从文的传记散文

读沈从文的传记散文

作者: 乆勼若谷 | 来源:发表于2018-08-14 23:02 被阅读0次

    一直以来折服于沈从文的才情、气质,读过他不少小说,却很少接触他的传记散文。然而沈从文的笔是多彩的,他的创作心境也是多样的,他不愿把自己的艺术触角,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而是乐于去尝试其他的东西,这些展现在笔墨间就是我们平时少见的传记。现在通常可以看到的是《记胡也频》、《记丁玲》及续集、《从文自传》等。

    在这些传记中,沈从文以诚挚的情感、素朴的语言记叙了胡也频和丁玲的故事和丁玲早期步入文坛的契机,记下了在风雨如磐的年代中,三个朋友相濡以沫的不凡友谊,也记下了自己湘西往昔。

    不拘泥于细节的真伪,而是从整体艺术效果来感受那个时代青年的奋斗,让我们去认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几个不同的性格。这个曾在湘西士兵堆里滚爬过的文人在写这些时,身上不免带着股一般文人难得的侠气,这也是我喜欢他的缘由。这份侠气源自友谊,源自他的人生观念中对正义、友谊的态度……

    1933年,丁玲失踪,不久误传丁玲被害。悲愤之余,沈从文继胡也频遇害后作了四万字的《记胡也频》,又创作了十一万字的《记丁玲》。在这些回忆性的传记中,我得以一窥胡、丁、沈的一些记忆的事。

    因同为漂流在京的湖南老乡,在沈、丁第一次见面时,一种特殊的感情很快就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从认识到1930这五年间,除了短暂的分开,三人似乎朝夕相处。他们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尽的话,甚至有时沈、丁两人用家乡话说得热火朝天,胡也频一句也插不上嘴,只好在一旁发呆。

    然而半个世纪后,昔日亲如兄妹、情似红颜的一对好友,却因性格、信仰和文学观念产生误解,甚至反目。沈从文和丁玲在晚年的矛盾,是段永远也说不清的往事,几乎所有的人都为这一结局惋惜、遗憾。但这不会影响对他们早年友谊的重视。历史以其自身固有的逻辑,将这友谊最终撕毁给人看,本不足奇,然而若从深处咀嚼这种变化,却不免勾起人们淡淡的惆怅和无言的叹息。

    《道德经》里有这样一段话:上德若永,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多次谈到水与自己生命人格的不可分: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柔濡中有强韧,从表面看,极容易范围,其实则无坚不摧。水教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沈从文就用那份水一般的情趣带我们走进水一般的湘西。

    “我们一起去摸过鱼,把手伸进潮湿的岩石里阴暗隐秘的地方;我们倾听过老猎人的故事,听到过猎狗在山头上吠出隐秘的真理;我们懂得了在一本好书和一个好地方之间,选择的必须永远是地方。”湘西的这块苗族和土家族世代杂居之地让沈从文的文字流露出了某种“世外”意味。我们于这种意味中听懂的是一个肝肠寸断的柔情诗人的咏叹,读懂的是一个悲悯的智者地久天长的书写。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这个一代又一代地被“旧事重提”的人,这个被传为是“文曲星”的才子挥毫泼墨背后总是有着那么多的故事及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沈从文在文坛上的沉浮,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典型,在这沉浮的背后,重叠着因“历史的误会”而带来的种种人生坎坷与痛苦。

    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硬起脊梁,笔直走他要走的道路。沈从文他自己说,自己只想造希腊小庙,供奉着一个叫“人性”的东西。沈从文在他的传记中,以一种天才般的才情驾驭着古朴的语言,朴讷而又传神展现着他对人生的隐忧和对友情、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着我们教益和启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沈从文的传记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ib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