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76523/64ee8227e0c8fd2d.png)
春节的假期结束了,这一篇“新春献词”写得也有些晚了,这是以往的惯例。今年,回家没有带电脑,原本想着就不写了。今日回到西安,又想借着“新春献词”的由头写一点,哪怕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文字。兴许能说出口的,终究是些陈词滥调,这大概才是人生之幽秘吧!
曾几何时,人们就在抱怨年味渐淡,直至索然无味。那一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之感也随着便捷的交通而消失殆尽。我发现这种现象是从人们对生活的仪式简化与疏淡而开始的,我所在的陕北曾经有过浓郁的年味,而今天却变得日益寡淡,年的仪式,年的禁忌,年的味道,都不如前。
今年是结婚以后的第一次过年,算是比以往要多一些规矩。即便如此,在神木的年也没有什么特殊了。无非是与父母能有一些交流,这也便是过年最不寻常的意义了。母亲还是有说不完的话,父亲仍旧沉默寡言,对于父母来说,增添了媳妇一位,还有孙儿两个,妹妹总算也有归宿,承欢膝下,人丁增添,父母亲自然也能喜不自胜。
初三便乘机经西安回到大荔,大荔的年的仪式感要强一些,不管是祭拜仙逝的祖先,还是走街串巷拜访亲朋好友,都有着不同的讲究。想想,神木距离大荔也有着几百公里的路程,年俗,年味却已有别。神木虽然经济有成,但人心败坏;大荔经济有限,但风俗淳朴。大荔是农业大县,农业社会风俗习惯保留的还是比较完整,年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着非凡的意义。
沉淀在岁月里的情感,在这新旧交替之际,也会有一个梳理与总结。那些定格在岁月深处的故人往事,总能触及我们心底那个柔软的角落。我在除夕早上回到神木,下午回老家拜访长辈邻人。恰是阴云低沉,寒风吹彻,增添了几分萧瑟与苍凉,与过年的氛围不相称。即便是故土难留,但越是长大,越觉得故乡的好,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故人,那里的往事,都有情有义。
初二到碧麟湾,想不到曾经的穷乡僻壤,大年初二却是游人如织。走走,看看,打发一些无聊的时光,在人声鼎沸中换得一份心安与宁静。还能有偶遇故人的欣喜,故土遇故知,也是幸事。十里长堤,尽管流动的水还在冰下,路边的草依然枯着,远处的石头山依旧荒凉,但春意萌动,新的一年已然开启,在人们的步伐中游走。
大荔的风光与神木不同,已是春天的派头。过完初六,农人就开始下地,打理自家的土地。路边的青草已冒出了头,不知什么花已经含苞待放,黄河奔腾而过,残冰浮在水面上,乘水而去。我到的前一天刚下过雨,阴云低垂,匆匆而过,太阳穿过云层,露出温暖的光芒,氤氲的味道,集天地之精气,弥散在这片土地上。
风乍起,又是一年春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