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的名义》中,孙连成是仅有的不是因为贪腐而成的反面典型,他的懒政、不作为被很多人痛恨。仅有寥寥几个人为孙连成喊冤,而我是其中之一,其中《<万历十五年的名义>――从天文爱好者孙连城说开去》一文分析的最为深刻。
孙连成的“懒政”和李达康的“勤政”剧中说孙连成是京州市曾是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可见年轻时的孙连成是胸有抱负,是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但一腔热血却迟迟得不到重用,于是乎心灰意冷,开始心怀宇宙,不思进取了。所以我们更要关注这种懒政生成的环境,孙连成不贪,也不行贿,在当下的政治环境里,这样廉政的干部却很难有发展的土壤。
况且孙连成的一些所作所为能不能定义为懒政,光明区是丁义珍逃走后留下的烂摊子,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种矛盾处在激化的边缘,孙连成对这些事情采取拖延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难道不是一种高级的政治智慧吗?
李达康信口开河就给新大风车批地,但是光明区除了要拆迁的大风厂没有一块地可用,如果非得建厂那就需要去其他区批地,这是李达康的职责,而不属于孙连成的管辖范围。在政府集资给大风厂员工补贴时,孙连成已经反映了区里财政没有钱了。但是在信访窗口这件事上,李达康要孙连成照着银行柜台改造,这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孙连成也让信访办负责人向市里申请财政拨款,但最后这个工程一直搁置说明市财政并没有拨费用,这是谁的责任呢?孙连成在有限的预算里最终也是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最后却成为因为懒政而被撤职的导火索。
最后懒政干部回炉班上,孙连成面对李达康的冷嘲热讽,质问李达康:“你叫我们怎么有作为?”这句话发人深省,这绝对不是孙连成的一句气话,他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值得深思!但是这些也不是为孙连成的懒政开脱,作为领导干部不管环境如何,都要想办法克服困难,而不是自暴自弃,易学习就是孙连成应该学习的榜样。
孙连成的“懒政”和李达康的“勤政”而人民的好书记李达康,一心守护GDP,半夜十二点之前没回过家,一个工作狂,一个想为民办实事能为民办实事的好领导,成为广大人民尊重甚至崇拜的偶像,甚至在我上班的路上看到老百姓也为了拆迁而挂出的横幅:人民的名义,达康书记在哪里?其实如果不是当晚陈老坐在推土机下一宿,说不定那天李达康就听了祁同伟的建议,一鼓作气把大风厂给拆了。
“勤政爱民”是我们赋予李达康的标签。我对李达康首先充满敬仰,现实世界里这样的好官真的不多见了。但从管理方面来看,我对他感到担忧,或者说他并不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在《人民的名义》的原著小说中,作者周梅森曾说:“大刀阔斧干事的人一般都会有个特点,那就是作风霸道。这是个双刃剑,一方面能成事、敢负责;另一方面就是权力不受制约,容易出事。现在腐败有一个重大特点,就是能人腐败。”他也透露:“如果有下部的话,(李达康)也许会(腐败),伏笔都已经埋好了。至于伏笔在哪,我的确还没看透,但几件事已经反映出达康书记自身的问题,这也许就是达康书记下一步出事的铺垫。
但是对于李达康的“勤政”,我们也要辩证的去看。从个人角度,不论从工作能力还是工作态度,达康书记的确是值得推崇,也必须推崇。但从组织管理角度,这种勤政又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为作为组织和团队,应该最大化发挥组织的效率和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如果一人之勤政,造成万人之懒政,那这个“勤政”就是罪恶之源!
其实这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中经常的遇到:
事必躬亲,不下放权限。造成下属依赖性太强,主动性缺失。
过于追求业绩,过于在乎自己的政治前途的勤政,就会养成好大喜功的风气和急功近利的做法。
如果权利越过了制度的范围,没有约束,或者搞一言堂,独裁专断,那么越勤政就越存在着风险。
所以我们要以组织的勤政代替某个人的勤政,要用良好的制度为勤政保驾护航!
2017/5/17完成于北京候机室
其他剧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