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读懂,但却做不对题目
读过外刊文章,即使搞懂每一个单词、每一个短语,仍不能完全理解句子意思,还是会感觉一头雾水。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呢?
再次阅读笑来老师这本书的“精读”章节,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部分,之前已大概读过两三次,很显然,书中内容早已忘的精光。
1
关于“感觉自己读懂,但却做不对题目”的问题,笑来老师在书中给出了答案,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有读懂,只是产生了误以为自己读懂的一种错觉而已。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笑来老师在心理学书籍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大脑有一种强大的“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ation)功能,而这个功能还有一种模糊处理能力,那就是“模式拼接”。
“当我们在处理零散信息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它们按照某种之前曾经遇到过的模式拼接起来——并且还总是以一种我们自以为有意义的模式。 有些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使用这种功能。比如,你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过一会儿,大脑的模式识别功能就开始自动启动了:天花板上原本毫无关联、毫无意义的几个斑点、纹理开始变得“有意义”起来,比如,你好像看到了一张人脸,或者别的图案什么的……
我的理解就是“大脑会把眼睛所看到的原本无关联的信息按照曾见过的模式拼接起来”,因此,读完一篇外刊文章,其实我们并没有搞懂其全部含义,只能说读懂了其中的某些部分,读懂的部分就像天花板上的斑点一样,大脑不知不觉启动“模式拼接”能力把读懂的部分内容变成了有意义的模式,事实上,与文章的真实内容根本毫无关系,我们因之产生读懂的错觉。
读完这部分恍然大悟,因为我经常产生读懂的错觉,在认清真正原因后,也更有信心坚持下去。
2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读过外刊文章,即使搞懂每一个单词、每一个短语,仍不能完全理解句子意思,还是会感觉一头雾水。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笑来老师在书中说,搞懂句子意思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需要两样东西支撑:1)语法知识;2)概念体系。但是很多人竟然以为只需要单词就够了。
很显然,我就是以为只要搞懂单词就够了。
因此,要想真正弄明白一句话的意思,一定不能懒惰,要查语法书,查概念体系。
精读练习步骤:
1)「挣扎」着搞清楚每一句话的确切含义。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查词典,查语法书,甚至去查Google。“自己动手”比“花钱让别人替自己干活”(比如,报班上课听讲)在这方面不知道要有效多少倍。(Google + Wikipedia + English = Almost Everything)
2)理解每句话之间、每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处理段落还有另外一个任务——概括。
3)整理词汇。要知道,读完一篇文章之后,自己动手整理词汇,远比背单词书效率高出许多——可惜,大多数人并不相信。
4)反复阅读若干遍。读着读着就可能发现很多第一次读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5)复述文章。能够书面或者口头复述刚刚读过的文章,实际上需要很多综合能力:记忆力、逻辑能力、转述能力、重新组织能力、再理解能力等等。
6)养成相隔若干天后复习的习惯。
(其实,无论哪一种考试,拿来真题,如此处理50篇左右的文章,就基本上所向披靡了。)
以下为详细1)2)详细步骤:
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S1(第一句话):M1(What does S1 mean?)
S2(第二句话):M2(What does S2 mean?)
R1&2:M1和M2之间的关系
M1和M2之间的关系,大抵上分为两种:
M1被M2支持。这时,M2往往可能从三个角度之一(或者三个角度组合使用)去解释M1——What?(举例、阐述)Why?(因果、比较、分类、目的) How?(方式、手段、步骤)
M1与M2共同支持另外一个句子。这时,M1与M2之间可能的关系分别是:并列、递进、转折。
如果,M1、M2、R1~2都已知,那么即意味着说真正的“阅读理解”就已经全部完成。
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MP1:概括出第一段的大意
MP2:再概括出第二段的大意
RP1~2:一定要弄清楚二段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更多人坚决不做的事情了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我完全认同以上精读方法,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坚持去实践了。
3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积累阅读量。读书多的人读书快。一个人的阅读量积累越多,他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阅读速度就越快,进而阅读量更容易积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所以说,真正有用、有意义的快速阅读能力,是靠积累获得的。
以上就是笑来老师给出的答案。
4
人大多都如此,都想要自己配不上的东西——这是他们的本质,也是他们最终不快乐的根源。当然,他们把这种莫名其妙的行为称之为“追求”,并且对这个词有着特殊而又浓厚的情感。肤浅的实用主义者对英语的兴趣,就好像是一个不懂工程的人对工具的兴趣一样无聊。
如何理解呢?
任何语言文字都有它自己固有的独特之处,都有它独特美丽的根源。然而最终,语言文字是用来表述、记录、交流思想的。如果有什么真正美丽或者更加美丽的话,是思想,而不是语言文字本身。美丽的思想,用任何语言表达都美丽,用一种语言表达光芒四射,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四射光芒。电影V for Vendetta)中,主角V身中无数枪却不死,缓步逼近Creedy,而Creedy的手枪里已经没有了子弹,于是绝望地大喊,“Why won't you die?!” V淡然地说,“Beneath this mask there is more than flesh. Beneath this mask there is an idea, Mr. Creedy. And ideas are bulletproof.”
我也曾深深体会过语言之美,只是,至今为止尚没有“给自己种一颗读书种子”,我就是典型的笑来老师笔下“肤浅的实用主义者”,我整天不停的思考“该读什么书”,疲于奔命的收集大量电子书籍,但我就是不肯坐下来“开始读书”,一开始读书,随之而来的就会思考“我现在读这个合适吗?我是不是应该读其他的书?”有时候合上书从新打开其它书本,就这样循环往复。
原来,我是这样浪费掉大把时间的。在我纠结的日子了,别人已经踏踏实实读完好几本书了,而我仍停在原地。天啊,真的太可怕了,我只是看起来很勤奋而已。不要纠结了,在不知应该读什么书的日子里,拿起书本读才是最好的选择,凭着自己的喜好,大量的读,不间断的读,没日没夜的读,等到自己构建出“个人知识体系”,自然而然就知道读什么了。
印象里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多懂一门语言的好处,是终于读到Animal Farm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在国内许多年前曾经是禁书。经常可以在一些牛人的文章里看到这本书被提及,我却遍寻不得之,极为痛苦。终于有一天,搞到一本Animal Farm的英法对照本,于是一口气读完。当时的我当然看不懂法文了,而英文要靠不停地查词典才可以。那所谓的“一口气”大约是两个星期——那书其实只不过是薄薄的一个小册子而已。
这本书读过很久之后的某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多懂一门语言就相当于多出了一片天空。英语对我来说,不再是要“学”那么简单了,而是要用它获得自由,哪怕仅仅是精神上的自由——再说还有什么比精神上的自由更为宝贵的东西呢?
从某种意义上,我一直感激那个把Animal Farm禁掉的那个人(或“那些”我永远也不会知道是谁的人),如若他(们)未曾设置那样一道貌似不可逾越的障碍,我可能永远不会有这种特殊的体会。再后来,有一天听Randy Pausch博士在他的“The Last Lecture”中说“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y're not there to keep us out.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give us a chance to show how badly we want something…”——瞬间,热泪盈眶。
Randy Pausch博士在他的“The Last Lecture”中说的这句话,我是在回家的火车上听到的,已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热泪盈眶,当的确心潮澎湃。
笑来老师那么渴望想读Animal Farm这本书,只因为这本书是禁书,无奈好不容易搞到英法对照本,只能边查词典边读,但是,他却也因此意识到多懂一门语言的重要性。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y're not there to keep us out.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give us a chance to show how badly we want something…
此刻,我热泪盈眶。
我一次次说想学英语,想读书,想提高自己......的确有Brick wall存在,但似乎也暗示了我并没有那么渴望。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的进步,虽然不想承认,但这就是事实,我必须认清自己,以求在接下来有所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