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总有些时候会莫名的落寞,说是莫名,其实也还是和周遭的事情有关的,而我又总是会有些多愁善感,所以忍不住多叹两声。
随手翻书,就翻到了这篇《我离开之后》,美国的苏西.霍普金斯的一篇关于死亡的文章,作者想象自己母亲离开后将是怎样悲惨的渡过。于是,希望妈妈写一本自己离世后的笔记,妈妈欣然答应。妈妈描述了自己离世当天到第20000天,也就是60年中苏西的生活细节,例如:离开的第五天会整理屋子,让屋子井然有序,尽己所能远离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第231天,庆祝自己的生日,告诉苏西:死的是我,你还活着。因此不要独自难过。第1775天,苏西会有自己的孩子,孩子出生那天,麻醉药可以让苏西好受一点......
人们总是不愿多谈死亡的,人门对生死的焦虑和恐惧超过了一切,所以总觉得谈论死亡是一件让人不适的事情。读完这篇文章,我看到了苏西妈妈对自己离世的遗憾和不舍,但更多是对死亡的坦然面对。而笔记中的那些日子我其实已经经历过不止一次,年少丧父,少不更事,只觉得世间少了庇护自己的人,未来的日子就得自己扛了,所以养成了我固执坚持的性格,成年后,无论遇到多大的事从不愿张口求人,有些时候难免作茧自缚,慢慢成长中才发现,人与人之间是要互相帮助做些什么的,你求她帮忙他感觉到你对她的能力的信任和关系的看重,暴露自己的“不能和无能”才能在交往中拥有更舒服的关系。中年丧母,时时觉得对不住辛劳一生的老母亲,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猜想各种“如果”,但其实没有一个“如果”发生,于是我慢慢学会放下过去,和现在这个“我”相处。偶尔我也会想到,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这个世界,我的儿子、我的老公他们会怎么生活?我的儿子他会好好吃饭吧?会和未来的媳妇一起旅游、聊天,偶尔聊起我的时候,我希望那是一种带着爱意的又有点忧伤的坦然,我也希望他们不要总是记着故去人的好,而要看到眼前人的好,和身边人快乐地谈天说地,偶尔也和自己的孩子聊聊死亡,聊聊怎样在年迈时计划一场理想的死亡。
写到这里,心情好像不那么糟了,也是哦,人一辈子多的时候还是要自己面对生老病死,纷纷扰扰的世事之中,还能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写写文章,和自己说说话,也是难得的美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