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条】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说:大的道德节操上不能逾越界限,在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1)这句话引起很多争议:
这也是夫子对子夏的担心——不注重小节。
(2)这也是一个隐患:
做为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管控好自己——小错不要演变成一个糟糕的事。
【第十二条】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们,做洒水扫地、接待客人、趋进走退一类的事,是可以的,不过这些只是细枝末节的事。根本的学问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
子夏听到这话,说:咳!子游说错了!君子的学问,哪些先传授?哪些后传授?就好比草木一样,是区分为各种类别的。君子的学问,怎么能歪曲呢?有始有终地循序渐进,大概只有圣人吧!
(1)这是经常说的一个辨题: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不要片面的去评判,可能都是从夫子那里学到了片面的一部分,所以产生了这样的争执。
【第十三条】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仍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成绩优异就去做官。
(1)这是:富而好礼。
【第十四条】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子游说:居丧充分表达了哀思也就可以了。
(1)这段话承接了宰予和孔子的那一段争论——宰予认为一年就够了,夫子说:一年不够至少三年。
说明这个话题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话题,原因是每家每户都要守丧,一守丧就要三年,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和话题。
(2)子游的观点:丧致乎哀就够了。
哀——哀伤,哀思,和恸不一样,儒家不倡导过分的伤痛。
——到王阳明:
难过可以,但是不要过,过了就是泛滥,当泛滥时已经不是对事情本身的痛苦了,而是自己对自己的同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