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是个内向的孩子,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腼腆内敛。虽然我知道不去评价他的行为,也依然希望帮助他找到更多的自信,可以勇敢的去尝试,不怕失败。
我的家住在6楼,儿子一直以来不敢独自上下楼。曾经有一次我跟他一起下楼玩,走到楼下他希望带一件玩具,我就让他上楼去拿,结果走到3楼就开始喊我。于是,我走上2楼告诉他爸爸在这。他上了4楼又开始喊,直到我上到5楼,他才回到家拿了他的玩具。
后来,这件事情他都不愿意再去尝试。直到有一天,我们去了迪卡侬,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契机。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出去逛逛,路过迪卡侬就走进去随便看看。一进门的地方摆放着大小各异的自行车,很多小朋友在那里试骑。儿子站在那里,目光盯着其他小朋友一刻不离。从他渴望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也想去试一试。
我拍了一下儿子,“走,你也去试试。”
儿子没做声,跟着我往前走。
我选了一款适合的自行车,让儿子试试。
儿子看着后面没有辅助轮,摇着头说“我不敢。”
我拍了拍车座“你先骑上去试试,要是腿能够着地,车要倒你就站起来不就行了。”
儿子半信半疑的骑上去,在车的两侧都试了一试,发现真的可以用脚碰到地面,也就放心了。
我说“不错,高低正合适,你试试吧,爸爸就在你旁边跟着你。”
儿子小心翼翼的开动起来,一开始蹬一下脚就赶紧下来支地面,我也不帮忙也不说话,让他沉浸在自己探索的世界。
因为儿子骑过带辅助轮的自行车,也经常骑滑板车的原因吧。不到5分钟,他已经能够保持平衡的骑一小段距离了。不过他总是害怕,眼睛一直盯着车轮。
我走过去,在他要倒的时候扶住他“儿子,你练的还真快,试试眼睛看着前面,别看轮子。加油!”
又过了5分钟左右,儿子已经踉踉跄跄的可以骑起来了,他停下来抬起头看着我,我微笑的看着他,我竖起我的大拇指,大声的说“厉害,自己找到窍门了吧,再骑一会就熟练了。”旁边的有几位家长也开始关注起来这个小男孩。我听到有人跟自己孩子说“你看那个小孩,多厉害,自己学会骑自行车了。你别让妈妈扶着了,你也自己试试。”
那一晚,我很吃惊,没有我的辅助,儿子用了15分钟,就已经可以熟练的骑着自行车在商场里转圈了。
离开的时候,我问儿子“一开始的时候,你怎么想的?觉得自己能行吗?”
“我觉得肯定不行,我的自行车都带辅助轮,这个没有。”
“那现在呢?你觉得骑自行车难吗?”
“不难,挺简单的。”儿子笑着说,“爸爸,回家把我的自行车的小轮子卸下来吧。”
“好的,回家看看我们的自行车。你发现了吗,做事情会了就不难,难是因为不会。看着挺难的事情,去试一试,会了以后发现一点也不难。”
“恩,好像是这样的”儿子半信半疑的点着头。
等我们回到小区楼下,我对儿子说“你自己先上楼,怎么样?”
“我不敢,害怕”儿子还是老样子的回答。
“尝试!想想你刚到迪卡侬的时候,你觉得自己能学会骑自行车吗?后来发生了什么呢?……”
我坚定的注视着他,再一次竖起大拇指,微微点点头。
儿子看着我楞了几秒钟,转身跑上楼去了。
生活中的心理学
自信心是孩子对自我的认知,是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愿意探索和尝试,并经常保持快乐的能力,孩子的童年是形成自信心理品质的关键时期。
培养孩子的自信的基础是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做爸爸的要善于让孩子在新鲜的事情中尝到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无论是生活中自理,还是帮助家人家务,或者在社会上帮助他人,这些放手让孩子实践的过程,都会让孩子体验到自我成功的喜悦。当然,孩子的能力有限,难免会遇到挫折,爸爸们无需过多的去帮助孩子分析,孩子还小听不得什么道理,有的时候,鼓励孩子再试一次就足以解决问题了。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以为爸爸妈妈和这个世界都是围绕“他自己”运转的,更容易以主观感受来解读事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表达我们肯定,利用孩子的易受暗示性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评价。这是孩子的特点也是孩子的局限性,他们需要从父母的态度中评价自己,我们流露出的情感、赞许,如同催眠大师一般,滋养孩子的自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慢慢的,那个肯定的眼神就刻在孩子的心中,无需再向我们回望。
网友评论